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新闻 >财经

“建立碳交易,最终目标是没有交易”

发布时间:2021-07-21 10:58  来源:中新网   编辑:柳暮雪  阅读量:14125   

“建立碳交易,最终目标是没有交易”

火电、新能源、金融等领域投资机遇影响几何?个人能否参与碳交易?

7月16日,全国碳交易开盘价48元/吨,收盘价51.23元/吨。较开盘价上涨6.73%。7月20日,全国碳交易收盘价53.28元/吨。

碳交易价格连续三天上涨,此举将驱动高耗能行业竞争格局加速优化,高能效龙头有望受益。虽然首批只有电力行业纳入碳交易,但随着各行业碳权测量标准的明晰,像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各行各业都有望进入。

碳交易启动亦有望带来金融领域投资机遇。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6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配合碳现货市场发展进程,证监会积极指导广期所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

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布局碳排放交易所、碳资产管理等。“建立碳交易机制,最终目标是希望大家没有交易的需求。如果按碳中和的目标逐步实施,碳交易必然是规模持续缩减的。”环保行业专家张晓文表示,碳交易是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种辅助性手段,碳交易自身投资价值需要继续观察。

发电行业首个纳入排放占比达47%

据生态环境部今年1月公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碳排放权”指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的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碳排放配额总量确定与分配方案由生态环境部制定,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据生态环境部的方案向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排放单位分配规定年度的碳排放配额。

总体来说,碳交易可理解为重点排放单位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对碳排放额度进行交易。据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发电行业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赵英民表示,首先把发电行业作为首批启动行业,能够充分地发挥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且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数据基础比较好。

兴业证券在日前的研报中引用2018年数据表示,我国碳排放的行业集中程度高,电力、黑色金属冶炼压延、非金属矿产、运输仓储前四大行业合计排放量占比高达84%, 其中电力行业的排放占比为47%。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党委委员王志轩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碳交易是利用竞争机制促进行业技术创新、优胜劣汰,对碳交易启动发电企业已做了数年准备,在培训与内部机构建设等方面均已准备充分。

有机构意见认为,碳交易将驱动高耗能行业的竞争格局加速优化,高能效龙头有望受益。

行业专家张晓文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建立碳交易机制,让排碳企业感受到压力,同时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碳排放权获得生存权,并推动企业加快建设清洁能源。

张晓文认为,部分发电企业自身火电资产庞大,难以立刻完全低碳清洁化,部分企业近些年投入极大成本建设清洁能源。建立碳交易机制相当于在减碳的目标下为这些企业重新划定了起跑线——此前未投入清洁能源的企业今后需要为之前省下的费用买单,建设了清洁能源产能的企业则可通过这一机制平衡投入。

华泰证券在年初的研报中表示,预计企业会结合自身技术水平,衡量减排成本与购买配额之间的利益关系,碳交易机制短期利好大容量、低煤耗机组,对存量机组影响总体有限。华泰证券称,据其测算,碳交易有望驱动新增煤电机组利润总额增厚约0.6%-1.6%。

新能源产业链持续获得看好

作为助推实现碳中和的一项举措,碳交易正式启动背景下,此前曾被数度关注的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再度吸引市场注意。

西南证券近期一份研报指出,其看好碳交易带来的五大投资机会:碳检测、新能源细分领域及整体产业链、新能源电动车、垃圾处理及碳耗、绿色建筑。

在以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替代火电等不可再生能源的能源转型中,有分析认为整体趋势将是煤炭发电持续削减、风光发电持续扩张、次优能源稳定支持、生物质作为补充力量。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链以及向新能源转型的传统电力企业获得多家机构看好。

目前国内碳交易市场上除占主要地位的碳排放权外,另一产品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CCER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在日前的一项报告中提出,林业碳汇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是在国内生态红线制度下盘活林业资产的最有效手段。此外林业碳汇对于生态体系较为友好,是成本较低的负排放技术,专委会预计林业碳汇CCER项目极大可能具有较高的优先级,确定性最高。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各行业碳权测量标准的明晰,像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各行各业都有望进入。随着碳交易的逐渐铺开,光伏、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及碳中和相关的行业,都将迎来可以预见的红利。

金融工具有望助力减碳

产业之外,碳交易启动亦有望带来金融领域投资机遇。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6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全国碳排放权现货交易启动在即,为配合碳现货市场发展进程,会积极指导广期所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

个人能否参与碳交易?此前生态环境部组织起草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中提到,个人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之一,可以参与碳排放配额交易。也就是说,未来碳交易将以一种金融投资方式,让公众参与进来。

华泰证券在日前研报中提出,碳减排促使传统行业进行技术改造、绿色新兴行业蓬勃发展,进而创造大量投融资需求,银行需逐步增加绿色信贷投放以改善信贷结构。券商方面,未来内资证券公司可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在现有制度框架下积极参与碳债券承销发行、碳金融市场投资咨询、碳金融领域投资等业务。

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同花顺列为碳交易概念股的三十余只股票中,有数家上市公司为各地碳排放交易所的股东,例如参股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的深圳能源(000027.SZ),参股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长源电力(000966.SZ),控股北方环境能源交易所有限公司的紫鑫药业(002118.SZ),参股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国检集团(603060.SH)等。

此外,碳资产管理、碳金融投资等亦是企业的布局方向之一。国家电网控股子公司国网英大(600517.SH)2020年年报显示,其全资子公司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英大碳资产”)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唯一的碳资产管理公司,也是行业专业的碳资产管理机构。

据国网英大介绍,英大碳资产作为部分地方政府委托的第三方机构,为重点控排企业提供第三方碳排放审核服务,与多家公司签署碳资产开发合同,累计碳资产开发量达数百万吨。英大碳资产拥有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深圳、湖北、福建、四川8家碳交易所会员资质和国际排放贸易协会会员资质,已为百余家机构投资者提供开户服务,累计碳交易额超过6000万元。

爱康科技2015年后以300万元收购了北京碳诺科技有限公司(“碳诺科技”)100%股权,碳诺科技主要业务为碳资产相关权利的咨询、开发运营、交易代理等。3月中旬,爱康科技回复投资者提问时曾表示,目前碳诺科技对于新能源的碳减排量开发逐渐聚焦到林业碳汇的开发业务,碳诺科技协助江阴当地小型自备电厂等多家控排企业进行碳盘查、预核查、排放清单编制等基础性工作,促进江阴本地碳排放强度的清单编制。

不过,亦有意见认为,对所谓碳交易概念股需要更理性看待。“建立碳交易机制,最终目标是希望大家没有交易的需求。如果按碳中和的目标逐步实施,碳交易必然是规模持续缩减的。”张晓文表示,碳交易是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种辅助性手段,碳交易自身投资价值需要再观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