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新闻 >财经

《小康》中国小康网郭伟民间演艺

发布时间:2021-08-30 11:26  来源:东方财富   编辑:子墨  阅读量:5262   

刺绣,银器,蜡染,民族医药,古造纸,民间演艺在贵州很多乡村,文化产业助推脱贫后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郭伟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文化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建设工程

2016年,贵州省启动实施文化产业扶贫千村计划,扶持贫困县文化产品项目54个,在全国率先找到文化产业扶贫的助推方式。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2020年,贵州省文化产品项目扶持资金达3500多万元,实现了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端贫困乡镇全覆盖项目类型涵盖民族服饰加工,工艺品制造,吉他制作,刺绣,银饰,蜡染,民族医药,古造纸,民间演艺,竹编,文化旅游景区及产品打造等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一方面,它激发了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它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信,振奋了各族人民的精神

600年历史的屯堡服装销售背后

蓝蓝色的布覆盖在桌面上,63岁的张仕福用手中的剪刀迅速剪下伴随着中国农历新年的临近,他正在车间里做衣服出售

张仕福居住的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九溪村被称为屯堡第一村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1605户,5729人600多年前,为了平定和稳定南方,明朝先后进行了北调征南,北调补南的行动以安顺为核心的数十万军队,百姓,商人陆续在贵州聚集,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军屯,民屯,商屯等安顺屯堡文化

张仕福的服装是600多年前汉阳冯庄传承下来的屯堡服饰他每年亲自制作600件左右,卖给六官屯,杨官屯,九洲,普尔的屯堡村

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九溪村主任黄志庚表示,屯堡服饰的年销量只是九溪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方面九溪村盛产传统屯堡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三大元素,这里的屯堡建筑和屯堡地方戏也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

石头路,石头瓦,石头房子,石头墙.屯堡建筑最独特的地方,几乎都是石头做的黄志庚说,九溪村有300—400栋传统屯堡建筑,其中集中了200—300栋这些建筑兼具传统的军事和居住功能,布局合理,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具有很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走在村里,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这些石头建筑真正感受到600多年前明代古建筑的风貌,还可以看到穿传统屯堡服饰的屯堡人独特的生活场景在这里,人,屋,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相得益彰,乡村魅力也在无形中展现

得益于独特的屯堡传统文化积淀,九溪村于2017年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村游客超过3万人次很多村民通过经营民宿和餐饮,逐渐走上了换工作,创业的道路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90元

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一直修到了高党村这座千年布依族古村落四面环山,干栏式的石木结构房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摆放着芦笋和玫瑰

安顺市镇宁县高荡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布依族村落村里的石头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宅门,城堡,露营地,石拱桥,古井,学校等古建筑都是用石头建造的

过去,由于交通拥堵,高党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成为村民致富的利器虽然背靠山清水秀,但高党村的老百姓只能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去年,在高党村入口处修建了一条公路,改变了高党的交通状况,将高党与县城的距离从以前的12公里缩短到现在的不到7公里

便捷的交通将把沉睡的旅游资源转化为高党村的发展之都现在,高党村将建设成为有机观光农业,保健养老基地,特色旅游美食,民族文化旅游,水上娱乐等旅游综合体村里有176户人家,大部分过去常年在外打工现在他们看到了村里的变化,纷纷返乡村里20多栋农房相继开业

你可以看山,看水,记得住在乡愁里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也是乡村振兴的目标

当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联姻

丹寨县清江村以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依托苗族风情,精品产业,特色文化的辐射带动功能,着力打造集观光,旅游,研学为一体的现代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综合体,打造传统农耕文化研学,旅游基地小苗寨散发着蓬勃的经济发展活力

八月的清江村景色宜人,村内道路宽阔整洁,树木掩映苗族风情浓郁的特色民居散落在河两岸独特的苗家风雨桥和宽阔的民族文化广场让清江苗寨更加整洁美观

在此期间,来自北京,广东,深圳,苏州,贵阳等城市的家庭走进苗寨,体验传统农耕文化大家吃着农家饭,住着农舍,在稻田里抓鱼,感受着来自大山深处的无穷魅力

看山看水,最重要的是看一方的文化打造以传统农耕文化研究旅游为主题的优秀乡村旅游研究项目,是清江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精髓

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农民日常劳动生产的生动场景,如耕田育秧,栽苗放鱼,香鱼施肥,收割水稻等,还能感受到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感情他们还可以踏入稻田,感受泥土的芬芳,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我想抓鱼,我也想抓。天坎边上的游客和孩子们在教练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走向赛场,有的勾着腰,有的干脆坐在赛场上,虽然每个人的脸,手,身体,

上都是稻泥,但是孩子玩得十分尽兴。

刺绣,扎染,蜡染都是村里的特色文化,也是研学旅游推出的重点学习课程孩子们自己动手,学习苗族工匠精神,传承苗族文化技艺,在游中学,学中游,不经意间练就本领,增长才干

把艺术融入乡村发展,深挖多彩民族文化建设美丽乡村,贵州省不仅有生动实践,亦有成功典范。

最近几年来,贵州省在乡村生态宜居以及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通过文化艺术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总结文化生态与乡村建设的有效经验,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新农村焕发生机。

《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根据第三方抽样调查结果初步测算,全省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3412.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7.96亿元。

从荔波县城出发驱车20公里,经过曲折蜿蜒的绕山公路,见到一片豁然开朗的开阔地,便来到了洪江国际艺术村这里四周青山环抱,村里一条绿水在微风中荡起涟漪,一栋栋经过重新修葺的老房焕发着别样生机

洪江村是布依族聚居村落,村里保留了百余栋干栏式建筑风格的老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2016年,在第一书记马丽华创意规划下,洪江村开启了以艺术村落打造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试点为两大抓手的农村改革,一时间吸引了包括诗人,画家,摄影家,导演等在内的艺术家,纷纷走进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或采风创作,或旅居于此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选择在村民的手中认领已被列为危房的老屋,修缮一番,扎根乡村,寻找创作灵感

贵州多山,这是世人皆有的印象黔西南州几乎全域皆山,山地,高原,丘陵总面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95.6%

如今,在兴义万峰林景区,花海绽放,观光小火车开行,每天游客不断,数十家蛋炒包谷饭生意火爆,游客要排队等候前几年打工返乡的纳灰村民罗益素夫妇开的乡村客栈近来常爆满这都是旅游带来的实惠罗益素喜不自禁

这只是最近几年来黔西南州注重发挥旅游对扶贫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没有体育运动的景区是缺乏激情的景区黔西南州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在发掘民族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同时,当地也通过山地户外运动资源筹办各类体育赛事,全力打造地方体育品牌和旅游品牌,促进文化,体育与旅游资源的深入融合,使原来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体验旅游和休闲旅游转型

如果说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为黔西南州的旅游赋予了丰富的灵魂,那么,一系列体育赛事与旅游资源的联姻则引发了黔西南州激情旅游的爆点。

自2007年以来,黔西南州利用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先后举办首届全国山地运动会,中国万峰湖野钓大赛,中国史迪威公路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汽车爬坡赛,万峰林全国徒步大会等一系列户外体育赛事,黔西南也因此成为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户外运动胜地。

当体育元素融入自然美景之中,景点便因运动而鲜活,而生情趣,生激情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的联姻,为正在谋求跨越发展的黔西南州旅游业独辟了一条蹊径,注入了强大活力

非遗文化为农村发展打开一扇窗

老翁苗寨,坐落在纳雍县张家湾镇大山深处的老翁村,有81户398人他们服饰图案元素丰富,基础花纹就有圆形,半圆形,葫芦形等,每种图案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长久以来,生活在这里的苗家儿女,遇到有纪念意义的事情都会先记录到随手采摘的叶片上,再织成图案,绣在服装上这些历史以图案和衣服为载体,祖祖辈辈地流传下来,因此这里的服饰也被称为无字史书

文化重在传承,也重在创新现在,老翁苗寨不少村民经营起了苗族服饰,在保留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对服装的色彩,款型等进行改良,大大拓宽了市场销路,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

构树皮造纸,是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传承千百年的工艺,曾濒临失传2016年,热衷于传承非遗文化,在外从事酿酒生意的张胜迪,通过凤还巢计划返回家乡花茂村创业她寻找吸纳了村中的一些老手艺人,农民书画家,返乡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创办了花茂人家造纸工坊,致力于传承构树皮造纸技艺

花茂村制陶业有着100多年的历史陶瓷除了工艺,特别讲究土质不同的土质,出产不同的陶器与南方土质以红土居多不同,花茂村白泥分布广,土层深厚白泥颗粒细,密度大,黏性好,耐高温,是制陶的上好原料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泥这一土特产,也为花茂人打开了一扇生存,发展的窗从清朝光绪年间,一毛姓工匠来到这里,用白泥烧制陶碗开始,直到20世纪80年代,花茂土陶业兴盛一时,全村超过60%的家庭将其作为副业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源头,山地是农耕文明的载体,乡村振兴的内涵,更应该强调文化复兴,只有拥有文化自信,一个民族才不会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只有对乡村当地历史人文元素的深度挖掘,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才是乡村振兴的强大推力

有关专家表示,文化是贵州农村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动力,更是贵州农村的未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人文发展的现代化,是人类发展的现代化,是贵州发展的必经之路农村人文发展,反过来能够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是贵州发展应有之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