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新闻 >国际

北大汇丰商学院:中标牛津校舍因“出价高”是误读

发布时间:2017-04-12 10:09  来源:汇视网   编辑:安靖  阅读量:16814   

今年2月,北大汇丰商学院与英国开放大学正式签约,以88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7400万元)买下其位于牛津的校舍,着手创办牛津校区。据了解,该校舍是一座占地15英亩的英式庄园,始建于1880年,1976年起成为英国开放大学的牛津校区。

环球时报:您听说英国开放大学准备出售其位于牛津市的一座英式庄园,就决定参与竞标,可以认为此举是偶然吗?

海闻:购买校园是一个偶然,但同时又是我们走出去开展国际化办学的必然趋势。去年我们的一个战略就是扩大国际招生,大家知道,很多国际知名高校比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在中国都设有中心,这种中心并不只是一个“招生办”的角色,而是方便开展联络工作。我们最初的构想也是在海外设中心,方便进行国际招生和交流。

一开始朋友给我们推荐了一些写字楼,都不太合适。恰巧碰到英国开放大学正在出售校园,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我们经过仔细考察,觉得非常适合办学,这是一栋19世纪的英式庄园,景色也很美。以后我们也会保留这所校园原汁原味的英国文化特点。

与我们共同参与最后竞标的还有另外三家,因为在竞标是高度保密的,所以那时候我们也不知道竞争对手是谁。事后我们从别的渠道获悉,其中有一家是牛津大学下属的学院,据说该学院很有实力。

卖家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北大?我认为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有媒体称“北大给出了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是可能是误读,因为大家都请顾问公司,价格相差几十万也不算大。而且,这次竞标是“暗标”,也就是说并不是谁出钱高就肯定赢,买家要考虑很多因素,英国方面很在乎谁来成为这所庄园下一位主人,甚至当地社区都有发言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准备了一份及其认真的标书,这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到牛津办学的意义、经过充分论证的办学方案、财务状况、与牛津的关系等等因素。最后,出售方告诉我们说“你们的标书是做得最好的!”

环球时报:在北大学校内部讨论中有没有一些反对意见?认为钱花的不值?海闻:肯定会有一些争论,但并不在钱的方面,因为钱来自于商学院的自有资金,而非财政拨款。疑虑在于,能不能办好,因为这所学校只能做好不能做坏。另外,也有人担心钱能不能出去,因为之前很少有事业单位到外边去“投资”的先例,要经过国家审批,我们甚至还准备了第二套方案:万一钱出不去,我们就请企业家把它买下来。环球时报:学校招生计划是怎样的?只会面向欧洲吗?将来是否会考虑进军其他国家?海闻:今年5月份,校园才会正式交给我们,等接收以后,我们就开始做招生宣传,正式的学校开学时间是明年秋天。在明年北大120周年校庆时,我们国内的学生会过去先举办一个开学典礼并在那里上课。

我们教学主要是2年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招生首先是英国和欧洲的学生,但不局限于这个地区,其他任何国家的学生都欢迎。

至于会不会进军其他国家,目前没有计划。首先我们要办好牛津校区,要稳扎稳打,但也不排除这个可能性,比如纽约大学在上海、阿布扎比都有校区。去年我到欧洲,当欧洲的高校听说北大有可能在海外设校区,法国、意大利都很感兴趣,我认为学校的全球布局也是一个趋势。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大学都要全球布局,但商学院是跟经济全球化联系最紧密的,当然要走出去。

环球时报:您90年代开始在北大工作,当时北大已是中国一流了,这二十多年,您感觉办学条件有了哪些变化?海闻:“985”规划以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大大加强了,首先是硬件设施,很多人说“一流大学应该是有大师,而不是有大楼”,但没有大楼、没有科研设备也是不行的。另外,这20多年国家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了,90年代我从海外回来的时候,正教授一个月工资500多块钱,出租车司机一个月3000多块钱,这是个扭曲的现象。90年代,高校的老师都是纷纷下海的,而现在高校职位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当年回国叫“吸引人才”,现在已经变成了“挑选人才”。

环球时报:现在,中国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差距在哪?未来最重要的是?海闻:差距肯定是存在的,体制上需要改革,要研究怎样培养创新人才、国际型人才。在资金上,我们的大学也跟国外有差距,以哈佛商学院为例,他们有自己的基金作为资金来源。我们在招聘人的时候,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提供国际一流商学院一半到三分之二的工资待遇。

不过,资金不是根本问题,我认为未来最重要的是让学校有更多自主性,要让各个学校为自己的名声负责。现在国内高校水平良莠不齐,但不能因为一些学校的管理不善而采取“一刀切”的政策从而束缚了一流大学的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