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新闻 >国内

真兜底还是假把式跟风前想清楚

发布时间:2017-06-17 11:55  来源:中华网   编辑:夏冰  阅读量:12075   

刘凡

“兜底增持”现象在近期成为热点,甚至衍生出了概念板块。在笔者看来,可以将其理解花式叫卖、为提高股价进行的别样促销手段。面对股价下行压力的上市公司而言,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采取这种措施无可厚非,但是投资者应睁大眼睛,看清楚是真兜底还是忽悠。

兜底增持不是今年才有的产物。2015年、2016年都曾小规模上演,彼时的市场也都是人心涣散,资金不足,“兜底增持”的引入确实带起了一波反弹小高潮,一年后的个股大部分有着不错的表现。

较之于往年,今年的兜底增持有几个明显的特点:首先,规模和范围远超往年。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30家上市公司董事长或实控人以兜底的方式倡议员工增持自家公司的股票。兜底的范围也是各式各样,有的公司承诺员工持股12个月,收益不足10%,老板发现金补足。有的公司除了号召员工增持,甚至把倡议范围扩大到了自己的业务合作伙伴,如*ST德力除了号召员工增持,还向“公司2016年度合作业务量不低于300万元且2017年继续保持上述业务规模的供应商、销售商的法定代表人”喊话,倡议增持。

其次在实施效果上,今年的兜底增持呈现出参与度不高、市场不“买账”的尴尬局面。如在多家发布兜底增持公告的公司中,虽有奋达科技表现抢眼,出现了超过200名员工进行了买入,但是大部分公司都是“响应人数也寥寥,金额也少”的局面。6月15日,长城影视、长城动漫先后发布《关于公司员工响应董事长倡议增持公司股票情况的公告》披露员工增持股票的情况,2家上市公司只有3位员工响应号召,共计增持了3800股。

再来看这种兜底倡议的后市表现。在对股价的推动作用上,率先推出兜底增持的几家公司第二天果然大涨,但随着兜底增持概念股不断扩容,提振效应减弱,部分公司股价不升反跌,参与兜底增持的员工甚至出现了浮亏。

调查显示,近期发布兜底式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其实际控制人大多有大量股份处于质押状态。如星徽精密截至5月30日,公司控股股东星野投资共质押公司股份685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2.67%。因此业界分析认为,倡议员工持股是为了避免股价进一步下跌带来的质押平仓风险而采取的“自救”行动。

笔者认为,从董监高增持,再到呼吁员工增持,都是上市公司为了提振股价采取的常规手段。无论上市公司出于哪种目的,只要这种“自救”手段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都不应用批评的眼光看待。当前热点题材涣散,市场情绪低迷,股价持续下行对于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而言确实面临着压力,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花式叫卖,上市公司也实属无奈。

但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应理性看待这样一场市场炒作,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维持投资思路的连贯性。诚然,兜底增持曾在市场掀起了一小股“热浪”,如果敢冒险,可以尝试参与其中。但这种短线行为能立竿见影,风险当然也较大。

事实上,兜底增持其实对监管部门而言意义更大,因为这其实提出了一个新的监管命题——如何界定兜底增持的边界,真增持还是假把式?此前,兜底增持对市场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和投资者参与其中。监管部门也加强了监管。如深交所近期针对“兜底增持”下发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应当披露兜底增持的具体内容,如增持主体、增持期限、兜底条款、具体实施细则、员工购买公司股票的资金来源以及取得相关股份的表决权归属等。此外,通知还要求上市公司实控人或董事长等兜底增持倡议人不得利用兜底增持承诺进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证券欺诈行为。

寒冷的时候不惧寂寞,火热的时候保持清醒。投资是一项考验心智的长期行动。当前A股风格切换迅速,热点层出,但长期而言,做好价值投资的主旨未变,投资者应注意勿盲目跟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