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报道 >趣闻

特别展藏:“记忆香港”一起走过的日子

发布时间:2017-07-01 17:41  来源:搜狐   编辑:张璠  阅读量:13283   

原标题:特别展藏:“记忆香港”一起走过的日子

一起走过的日子展藏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人口从1960年的301万,增长至1979年的501万,其中百分之三十九的人口是二十岁以下的青少年。以年轻人为主的人口结构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战后从内地移居香港的资本家则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两者皆成为香港经济腾飞的原动力。

然而人口激增反过来为本港的医疗、房屋和教育带来压力。当时适值国际政治上的「冷战时期」,香港位处东西方夹缝,无论是内地政局发展,还是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都为本地社会带来挑战和机遇。凭着移民社会甘苦与共和勇于尝试的特质,香港的工商业在这二十年间全速发展,并为八十年代至今百业兴旺的局面奠定基础。

特别展藏:“记忆香港”一起走过的日子

这时期香港的都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在衣食住行、社会氛围和文娱康乐等不同范畴上,都有不少新事物涌现,为香港的普罗大众缔造了一种崭新的生活体验,既丰富了本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亦标志着香港人本土意识的萌芽。

明信片展藏

特别展藏:“记忆香港”一起走过的日子

一张张明信片将社会风光定格保存

1869年,世上首张明信片于奥地利寄出,当时的明信片甚至没有图画。时至今日,它已成为最普遍的邮用文具。至于香港早期的明信片则以石版单色方式印刷,从这批明信片中,我们可以见证那些年的社会变迁,并从中感受寄件人的心意、情怀,了解他们如何看待当时的香港。 「香港历史明信片」收录了本地史研究者高添强先生珍藏的明信片,并以九个主题展示。现在不妨透过明信片,欣赏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香港的明媚风光。

邮票展藏

香港早在一八四一年十一月十二日于今圣约翰座堂对上位置开设第一间邮局,处理英国远征军的邮件,并顺带处理民间邮政服务。邮政署(现称「香港邮政」)成立初期并没有发行邮票,而是集中处理邮务,以邮戳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

香港第一套邮票在一八六二年十二月八日发行,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当时香港由英国管治,所以第一套共七枚邮票采用了维多利亚女皇的侧面头像为设计图案。二零一二年适值香港邮票发行一百五十周年,香港邮政特别发行一套六枚纪念邮票和一系列相关邮品,采用票中票的设计,以香港发行的第一套邮票作为设计蓝本。

现今电子媒体的发展一日千里,传递讯息虽然不一定要依靠邮递服务。然而香港邮票依然在设计及印刷上紧贴时代步伐,呈多元化发展,令集邮活动历久常新。

早期电影展藏

特别展藏:“记忆香港”一起走过的日子

香港电影资料馆于2014年3月21日至6月22日举行了「《香港早期电影游踪》展览」,介绍香港早期流动影像。其中包括早至十九世纪末的战前香港风貌片段、纪录短片,还有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故事片等,辅以文字及访问片段介绍香港几位电影先驱、早期女性导演及电影制作公司,配上大量珍贵图片及馆藏文物展出。

怀旧展藏

香港电影资料馆于2014年7月11日至11月2日举办「从前卫到怀旧──馆藏摄影器材展」,展出六十部来自馆藏、私人收藏家和专业摄影器材公司的菲林摄影机。展出的菲林摄影机规格涵盖超八毫米、八毫米、十六毫米及三十五毫米,出产年代最远可追溯到上世纪初,生产地区遍及欧美和亚洲。

特别展藏:“记忆香港”一起走过的日子

这批摄影机在数码产品普及之前,有的是电影爱好者的前卫玩意,有的则是摄制商业电影的专门器材,故不论从前或现今,对大众都弥足珍贵。展览还介绍世界各地的摄影机主流品牌、香港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实验电影潮流和摄影器材租赁历史,亦走访多位活跃于七十年代的超八毫米实验电影创作人,了解他们当年为实践电影梦想的苦乐经历,带领身处科技社会的观众欣赏摄影机文物,并多角度认识菲林摄影及相关技术知识,以推广电影文化。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