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报道 >趣闻

三个五百年:一分钟读懂佛教从小乘、大乘到密宗

发布时间:2017-07-03 14:41  来源:搜狐   编辑:叶知秋  阅读量:5855   

原标题:三个五百年:一分钟读懂佛教从小乘、大乘到密宗

三个五百年:一分钟读懂佛教从小乘、大乘到密宗

佛在世说法时无文字记载,佛灭度以后,佛说的法,经过弟子们三四次结集,形成大小乘经典。因为是佛亲口宣说,内容即是佛的自证境界,是圣言量。后世的大小乘论师们,根据佛的经典,加以研究发挥,就成为论议,于是有小乘论、大乘论。根据时间的推移,论的内容也是有系统地逐步将佛所说的法发扬光大。太虚法师在《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一文中提到:佛灭度以后,初五百年,是小行大隐时期,就是说当时流通的是小乘佛教,大乘佛教隐而不彰。第二个五百年,是大主小从时期,大乘佛教开始逐步发扬。第三个五百年,是密主显从时期,由于当时印度王朝处于衰落时期,婆罗门教复兴,佛教的弘扬不得不依靠婆罗门教,以婆罗门教的形式来发扬佛教中观思想,采取一种密宗的方式,以密宗为主,显宗为辅。大概在这个时期,印度佛教就衰落了。

(一)第一个五百年,小行大隐时期

小乘在结集的时候,分为两部,就是上座部和大众部,上座部窟内结集,大众部窟外结集。由这两部逐步发展,上座部分为十一部,大众部分为九部。从这时开始,就分为二十个部派。经典即四阿含经,论说部分,有《毗婆沙论》、《俱舍论》,重点是阐扬了四谛十二因缘的教义。

(二)第二个五百年,大主小从时期

大乘佛教开始发扬,是在佛灭度后五百年开始。马鸣菩萨写《大乘起信论》,发挥了佛说,把“心”分为“心生灭门”、“心真如门”。“心生灭门”就是凡夫流转生死的境界,“心真如门”就是闻法以后逐步解脱,进入圣者的境界。这个时候,大乘就开始流行。

到了六百年间,龙树菩萨发扬了大乘的空义,根据《大般若经》写《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他的弟子提婆菩萨写了《百论》。这些论著都是“空宗”根据《大般若经》而发扬的主要论典。

到了八九百年间,无著菩萨出世,还有无著菩萨的弟弟世亲菩萨。无著菩萨宣扬大乘,特别是瑜伽派。根据弥勒菩萨讲的《瑜伽师地论》,无著菩萨写了《摄大乘论》等,宣扬大乘唯识。后来世亲菩萨受无著菩萨感化,弃小向大,也弘扬唯识,写的著作很多。世亲菩萨很聪明,大小乘方面写了很多论著,被尊称为“千部论师”。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的大乘教义到了无著世亲时代,是大大地发扬了,这表现在经典多,论著多,比以前小行大隐时期和空宗盛行时期,从体系来讲,更完整,更有系统。佛所说的唯识法相到这个时候,就显出它的系统性,它的教义博大精深。

无著世亲菩萨以后,大概在佛灭度后一千年左右,继承世亲菩萨的有十大论师:护法、净月、欢喜、智月等等(注:十大论师为:1.护法;2.德慧;3.安慧;4.亲胜;5.欢喜;6.净月;7.火辨;8.胜友;9.胜子;10.智月)。世亲菩萨写完《三十唯识论》后就圆寂了,没进一步写,这十大论师就各自发挥妙义,解释世亲菩萨的《三十唯识论》。在这个时候,佛教的瑜伽即法相唯识思想发展到了登峰造极,无著、世亲、十大论师的弘扬,使这个思想遍及五印。

(三)第三个五百年,密主显从时期

这时候在印度,婆罗门教复兴,随着婆罗门的影响,随着外来的教派的侵略影响,佛教开始逐步衰落,谈不上教义的弘扬。佛教在这个时候就开始盛行密宗。

在汉哀帝到汉明帝时期,佛教由印度传到中国。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过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总体来讲是一个大乘的系统,小乘没有大乘兴盛。这个跟中国文化传统有关系,由魏晋、南北朝翻译讲学,逐步酝酿到了隋唐,建立了十个宗派:大乘八宗、小乘二宗。

当时玄奘法师由长安到印度去留学,在印度依止那兰陀寺的戒贤论师学法,主要学瑜伽(唯识法相),当然也学空宗、小乘、外道的一切论著。玄奘法师很广博,学成以后回到中国,由于唐太宗的护法,设立译场,当时的译场规模很大,有一千多人,全是国库开支。玄奘白天译经,晚上讲学,主要成就是在唯识法相方面,特别是他的弟子窥基法师,直接传承他的思想。

玄奘法师下面有十大弟子,第一个就是窥基法师,因明唯识都学得很好,他给玄奘法师提议,以护法论师之观点为依糅译十家之说,集成《成唯识论》,他又写了《成唯识论述记》,解释《成唯识论》。窥基以后是慧沼;慧沼以后是智周。慧沼写《了义灯》,解释《成唯识论》;智周解释《成唯识论》、《成唯识论述记》写了《成唯识论演秘》。《成唯识论述记》、《成唯识论了义灯》、《成唯识论演秘》是研究唯识的三大部,这是研究唯识必须要学的。

学习唯识,基础的书,有《百法明门论》、《大乘五蕴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八识规矩颂》,进一步有《摄大乘论》、《成唯识论》、《显扬圣教论》等。唯识的论著是一本十支,本就是《瑜伽师地论》,这是根本论著,《瑜伽师地论》有一百卷,为弥勒菩萨所说。将《瑜伽师地论》发扬出来的有十部论著,即:《唯识三十论》、《显扬圣教论》、《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大乘庄严经论》、《大乘五蕴论》、《摄大乘论》、《百法明门论》、《分别瑜伽论》、《阿毗达磨杂集论》。

唯识法相从印度到了中国以后,由于玄奘法师、窥基法师、慧沼法师、智周法师的继承,典著更加完备,意义更加发扬光大。当时译经的长安,是个文化的首都,越南、日本、朝鲜的僧人都来这里留学,使得佛教的各宗派,特别是唯识法相能够传播出去。唯识经典很有系统,超过其他宗派,小乘、大乘的空宗都比不上,是佛教的主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