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报道 >文化

每个人都只看到脚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到月亮

发布时间:2017-08-03 11:36  来源:中华网   编辑:醉言  阅读量:8965   

原标题:每个人都只看到脚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到月亮

又到星期三,书评君的福利社如约而至。这周为大家介绍的,是一场改编自毛姆经典作品的舞台剧——《月亮和六便士》。这部小说怎么改编?好奇的话,就继续往下看吧。

每个人都只看到脚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到月亮

有多少人喜欢毛姆,大概不用书评君多说了。

无论是在文学意义上,还是通俗意义上,作家毛姆都有无数拥趸。他刻薄,戏谑,却因此而迷人。他的小说,从他的时代到现在,都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在毛姆大叔的作品序列里,最广受喜爱的一部,必然还是《月亮和六便士》。

每个人都只看到脚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到月亮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 - 1965)

《月亮和六便士》讲述了伦敦一位中年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如何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去追寻自己在艺术上的梦想的故事。小说主人公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毛姆在小说中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更触发着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问题的思考。

书名中的“月亮和六便士”,被解读为艺术梦想与世俗生活。而书中有无数经典的段落,成为被广为传布的“金句”——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了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 (《月亮和六便士》第二章)

“把艺术看作只有名工巧匠才能完全理解的艺术技巧,其实是一种荒谬的误解。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感情的表露,艺术使用的是一种人人都能理解的语言。” (《月亮和六便士》第一章)

“在我看来,一个人因为看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义,只经过半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生的事业前途,这才需要很强的个性。贸然走出这一步,以后永不后悔,那需要的个性就更多了。” (《月亮和六便士》第十二章)

每个人都只看到脚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到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

译者:傅惟慈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年8月

——现在,这一经典故事得到了剧场中的重现。话剧《月亮和六便士》以尽可能尊重、再现原作为基础,将展现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从伦敦,到巴黎,再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的弃绝与流浪,展现他的执着,他的牺牲,他的狂热与冷漠,谱就一曲跌宕起伏的人性之歌。

每个人都只看到脚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到月亮

话剧《月亮和六便士》剧照

每个人都只看到脚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到月亮
每个人都只看到脚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到月亮

话剧《月亮和六便士》剧照

但是,《月亮和六便士》的故事读者们已经非常熟悉,而且题材的文艺性和原著主旨的深度,是否能在舞台上得到足够好的呈现?相信会有原著的忠诚“粉丝”有这样的疑问。这台舞台剧将于9月登陆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但在此之前,已经在上海完成过一轮演出,票房和口碑都还不错。当时媒体上的剧评说:

“不论对这部舞台剧怎么挑刺,我还是要给这部戏打个高分,故事本身情节、内涵兼具,当然这其中毛姆的小说占据了一半的功劳。但是建立在小说基础上的整个作品完成度高、编导所要表达的主题突出,在改编过程中,整体节奏掌控精准,流畅舒适。而更难得是,人物构建丰满,全剧并没有陷入只突出主角性格而配角化为脸谱的泥淖,而是将人物丰沛地构造起来。”

每个人都只看到脚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到月亮

话剧《月亮和六便士》剧照

所以,这部舞台剧表现力如何,是否能够满足你内心对于《月亮和六便士》的期待,想回答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还是去现场看一看啦——

每个人都只看到脚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到月亮

百年传奇文学《月亮和六便士》改编

舞台剧《月亮和六便士》北京站

2017.9.9—2017.9.10

梅兰芳大剧院

带你重温文艺诗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