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报道 >文化

平阳冯宅村有座“孝”礼堂,老人的日子过得乐呵,只因后辈都牢记这个家训

发布时间:2017-12-30 16:18  来源:互联网新闻   编辑:沐瑶  阅读量:16640   

平阳冯宅村有座“孝”礼堂,老人的日子过得乐呵,只因后辈都牢记这个家训
平阳冯宅村有座“孝”礼堂,老人的日子过得乐呵,只因后辈都牢记这个家训

为助力“铁三角”、喜迎十九大,温都全媒体启动《新乡风·心家园》文化礼堂巡礼大型采访活动,11个采访团将陆续奔赴各县(市、区),深入一线,聚焦“文化礼堂、精神家园”。

温都全媒体将通过该大型采访活动,深入挖掘各地文化礼堂特色,推出一批在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丰富文体活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文化礼堂典型,使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成为人们内心向往、精神寄托的一个场所。

平阳冯宅村有座“孝”礼堂,老人的日子过得乐呵,只因后辈都牢记这个家训

第七站走进平阳冯宅村

中午时分, 平阳县万全镇冯宅文化礼堂的老人食堂内,85岁老人徐生满正在吃午饭,餐盘里有螃蟹、水鱼、茄子、蔬菜等。徐生满一边吃,一边不停地称赞“菜好西好”。在冯宅村,20多位困难老人每天只需花2元,就能在文化礼堂解决三餐。

冯宅村的敬宗睦邻之风绵延700年,建成文化礼堂后,更是把孝文化、和文化融入其中,发扬光大。

平阳冯宅村有座“孝”礼堂,老人的日子过得乐呵,只因后辈都牢记这个家训

村子延续“孝”基因

冯宅村的名字源于最先在此拓荒的冯氏,建村已有700多年历史,其家训中“敬宗为尺、睦邻为度、发达之日、忽忘先祖”铺陈出该村厚重的“孝文化”历史。

平阳冯宅村有座“孝”礼堂,老人的日子过得乐呵,只因后辈都牢记这个家训

图为冯氏家谱内的祖训

翻开《冯氏族谱》,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冯氏一世开山祖德四公是孝行榜样,幼时因家遇变故投岳父栏杆桥(今平阳县栏杆桥村,同冯宅村相邻)伍氏端三公门下。成人后,他一生奉孝端三公,留下遗言要求后人“敬宗为尺,睦邻为度”。族谱中要求冯氏后人遵循祖训,要世代与栏杆桥伍氏为亲为友,无论大小事端,不可反目。

如今,冯氏族谱中的这段话,被贴在冯宅文化礼堂的醒目之处,提醒村民们谨记祖先的教诲。

长久以来,冯宅村冯氏和栏杆桥村伍氏相处融洽。据不完全统计,如今两村结为姻亲的就有20多对。村民伍广银和冯爱香是在上世纪80年代结的婚,婚后两人谨记族谱教诲,和睦相处,基本没红过脸。“其实,不仅仅只有我们家,每一对冯伍联姻的都是这种相处模式。”伍广银的儿子伍其章说。

就这样,“敬宗睦邻”成为冯宅先人遗训,冯宅村后人也是代代谨遵祖训,围绕“传承孝悌、祥和冯宅”主题来打造冯宅村的特色文化。

礼堂充满“孝”文化

2013年,冯宅村兴建文化礼堂。为了让村里20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得到照顾,村里每年贴补12万元,通过文化礼堂为老人们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漫步冯宅村文化礼堂,礼堂走廊两旁设有古训榜、敬老榜;礼堂内建起“老年星光之家”,提供娱乐健身场所;在礼堂外展出83米长的念亲恩壁画,围绕宗祠整整一圈,将冯氏的孝悌故事娓娓道来。文化礼堂还开辟了孝文化廊、大榕树讲坛、文体中心、村民礼堂、弟子规学校等五大区块,进一步弘扬孝道文化。

平阳冯宅村有座“孝”礼堂,老人的日子过得乐呵,只因后辈都牢记这个家训

图为弟子规学校

为了做好孝文化的传播,村干部带头从知孝、懂孝、行孝着手,让孝文化在该村蔚然成风。冯宅村支书郑有才说,百善孝为先,在这个孝道传统文化浓厚的村庄,党员干部带头行孝,接受村民监督,并带动全体村民共同传承和发扬属于冯宅村的孝文化。

村民讲述“孝”故事

为了让“孝文化”理念深入村民心中,冯宅村两委推出“孝敬之星”评选。村民陈凤珠入选,事迹被张贴在文化礼堂的墙上。

陈凤珠的丈夫冯义钦是个遗腹子,妈妈生下他以后就改嫁了,是大伯、二伯将他抚养成人。两位伯父没有成家,冯义钦和陈凤珠便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伯父把我养大,我给他们养老,天经地义。”冯义钦说,他的腿脚因病落下残疾,家境困难。为了照顾两位伯伯,夫妻俩以在家种地为生。

“两位老人都很长寿,分别活到了93岁和92岁,夫妻俩尽心照顾了几十年。”村监会主任冯金祥说,两位老人临终前几年只能躺在床上,大小便失禁,陈凤珠一点也没有怨言,喂饭、擦洗全是她一手照料。几年前,陈凤珠被评为“孝敬之星”,他们一家的事迹张贴在文化礼堂的墙上。村里还将冯义钦家列为困难户,在相关补贴、慰问中予以照顾。

“以前经常有村民跟我们反映,媳妇不孝顺、子女不赡养之类的问题,现在每年评选‘孝敬之星’后,反映的人少了,不少村民家的婆媳关系好了很多。”冯金祥说,知孝、懂孝、行孝的行为在村民中蔚然成风。

培育“孝”文化 建设“和”家园

——平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华说“文化礼堂”

冯宅村文化礼堂培育“孝文化”,既延续了该村悠久的历史传统,又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冯宅的“孝文化”,是平阳培育礼堂文化的一个样板。

近年来,在省、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下,平阳县把文化礼堂建设作为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地标”来抓,在培育礼堂文化上扎扎实实地下了一些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立足传统“挖”文化。指导各村深挖自身历史文化底蕴,结合村情村史、自然景观、历史名人、非遗传承等,将文化挖掘出来、陈列出来、传承下去、宣传出去,积极打造富于自身特色的礼堂文化。如凤林村、溪尾村和悦来村结合革命历史打造红色文化礼堂,冯宅村挖掘族规祖训打造孝道文化礼堂,杨梅庄村和潘南村依托历史名人打造诚信文化礼堂等,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牌、一堂一特色”的良好格局。

二是结合实际“送”文化。文化部门和文化队伍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文艺进村等活动。今年来,我们围绕“文化礼堂我们的家”主题开展了“家”系列活动,共举办“村歌大家唱”“佳节大家过”“摄影大家比”等活动1500多场,极大丰富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是有的放矢“种”文化。积极培育文化礼堂自身的文化“造血”能力,以礼堂联盟建设为主抓手,着力培养文化能人、打造礼堂联盟、开展活动联办、进行团队联动,有效激发广大农村的文化自组织、自生长的激情和能力,有力改善农村文化“等靠要”的现状。今年来,我们深入推进百名文艺骨干培养工程,发现培养了一大批农村草根文化骨干。组建了16个乡镇文化礼堂联盟,基本实现镇内礼堂资源共享、活动联办长效化,县内礼堂结对指导、文化走亲常态化。

几年来,依靠这一套文化培育组合拳,平阳各地文化礼堂成为了当地的文化中心、文化地标和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家园,有力巩固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为温州文化新名片点赞!

来源:温州都市报

校对:陈将

审核:胡建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