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关注 >快讯

09期黄守愚:儒家朝圣者的当代践行

发布时间:2017-07-11 18:13  来源:搜狐   编辑:子墨  阅读量:18988   

原标题:09期 | 黄守愚:儒家朝圣者的当代践行

星辰在线11月25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边润鹏)他一直被别人以“曾说中国人是猪的传人的家伙”所认知,鲜有人真正了解他为何而写,他又是什么人?

他,是黄守愚。

他曾是一个年轻的斗士,年少狂狷。

而今他洗尽铅华,像一个虔诚的儒学朝圣者,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路,匍匐前行。

“忏悔堂”中的宽恕

从烈士公园东跃进湖旁,穿过风雨桥,沿蜿蜒的山径拾阶而上,罗洋山的麓德山之巅,有一间隐没于山林的亭台楼阁“忏悔堂”。

来人不问来历,不问过去,不问过错,有心皆可忏悔。

净手,焚香。

北面孔子像,礼拜九次。

手持忏悔书,颂曰:克念作圣,日日是好日;忏悔自新,人人皆善人。……恭请天地忍恕,证明我心诚意,接受我忏悔……

谈忏悔自新,大多数人误解这是西方基督教的修行方法。黄守愚摇头,其实不然,早在几千年之前,忏悔就是儒家本身的传统。大禹、商汤开启儒家传统之大门,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为忏悔如洗澡。

一年前,黄守愚开设儒家“忏悔堂”,依据明清以来的儒家忏悔传统,设立忏悔仪轨。既是提醒自己个人修身之要在于每日忏悔,也让他人忏悔自新。

“人人都有忏悔之心”。黄守愚说,一如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忏悔是打开智慧之门。颜回忏悔之后,不再犯同样的过错,所以孔子称赞其“不贰过”。

忏悔自新,基于对教与养的追求,敢于承担责任而奋发有为。故而忏悔的目的,是为了宽恕。

(黄守愚在“忏悔堂”进行每日的忏悔仪式)

年轻狂狷的“斗士”

如今的黄守愚早已不像十年前的他那般年轻气盛,狂狷不裁。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2006年,黄守愚在网上发表一文《中国人是猪的传人,不是龙的传人》,并与多位学者在网上进行激烈的争辩,一石激起千层浪。该事件也被人民网评论为人民网强国博客2006年度十大观点交锋之一。

痛者骂,恨者怒,更多人贬其炒作。之后他又发表多篇以猪为视角的不同观点的文章,言辞犀利,无一不撩拨着各界的神经。

他的每一篇文章都遭到不少网民的攻击,甚至于白色恐吓。

“作为学术研究,文章并无问题,只是社会认知的问题。”事后回忆的黄守愚对网友的嬉笑怒骂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如何打破思想的束缚。

著名作家向敬之先生也说:“他的质疑精神和对国学的了解正是现时代目迷五色耳染七音的人们所渐已缺失的民族基因……”

在治学上,黄守愚有着他一贯的坚持。“研究历史,挖掘史料,创新是必须的,要颠覆常识,不断地打破不断往前走。”黄守愚向星辰全媒体记者解释他的做法。

为何独以猪的视角进行论述,他认为只是在历史史料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这个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继而希望通过这个问题向更多人揭示“真相”。

他高度赞誉并追随陈寅恪真正做学问的治学精神。在别人不怀疑的地方怀疑,在没有文字的地方读到文字,这才是学问的最高境界。

然而,他低估了社会大众对他观点的抗拒。

时隔多年后的今天,黄守愚再次进行解释,“学术上的观点没必要在公众面前讨论”,并承认当时有点过度狂狷。

他解释,“人往往会囿于过去的经验做出最直观判断,如何通过他们的判断引导向善是古之儒道佛家、今之学者们的共同问题,从某种方面上我是错的,这种棒喝手段太猛烈了。”

而那一年,他忽一朝顿悟,开始审视自身,反思自身的局限性。

他改名“守愚”,号阙一庐主人,并自此开始早课,晚课,忏悔,祭祀,读书,写字,喝茶的修道生活,如古代的朝圣者在儒学的仪轨上踽踽独行。

但他对创新的追求和治学精神却始终未变。

(黄守愚正在房中抄写佛经)

追求创新的“文盲”

在黄守愚的采访中,他多次强调创新。

“东有善卷书院,西有岳麓书院;东有忏悔堂,西有自卑亭。”他说,紫气东来,在于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他对创新的执着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了,“每周必须有一篇打破常规的文章”。

他写了很多那种“惊人”的文章,发表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更多的则封存在电脑中或发表于学术论刊上。

他追慕老庄和禅宗六祖慧能,推崇陈寅恪和胡适,并十分羡慕他们所处的百花齐放的时代。他曾在他的博客上发出了屈原似的“天问”:“吾谁与归?”

黄守愚幼承儒家家学,通晓儒家书籍,又遍访名师,长年潜研儒学、佛学、道学、西学、史学,著有《四书新注》《先秦性思想研究》《中国槟榔文化史》,主编《儒学新编》等。

但他自称文盲,并早在2006年就于博客上发出特别声明。

“本人纯粹为一文盲而已,……只从道,……主以不读书为人生之第一要义,每日打坐吃素为治生之本,所问者惟有音韵学研究与生命之活动。”

他以“不随丹凤朝阳去”自勉。又以“要有野猪的傲慢”自命。

他认为,人的一生会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在解决困难时人往往会受到过去经历的局限性,没有足够的智慧,是为文盲。因此,需要时时否定“知识”和权威,不汩没于流俗,坚挺我心良知。

学做圣人,是儒家的人生目标。所谓圣贤者,善于学习和思考,不断创新,造前人未造之境,达心无挂碍之无待处。是为“盛德日新”。

“我还不是圣贤,只是一个徘徊在过道上的文盲而已。”黄守愚向星辰全媒体记者解释。

(黄守愚在小庭院中读《大学》)

自得其乐的仪轨式生活

早课,晚课,忏悔,祭祀,读书,写字,喝茶……

黄守愚的生活很简单但却丰富。

每早晚课曰:“一日一课,一课一得……”;逢初一、十五祭祀儒家先贤;日读《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而其他时间他则潜研历史史料、湖湘文化、儒家文化。疲乏时则抄写道经、佛经。

黄守愚非常重视儒学仪轨式的生活。他说,仪轨是日常生活轨道和精神生活轨道的有序可循。日日夜夜,能让人内心充满宁静。

故而生活简单,却怡然自得。

一个四合院,一个小庭院,一个雨棚,有几张椅子、有可以品茶看书的房间,黄守愚在这个大隐于市的修行之地潜心治学,复兴儒学,十年如一日。

“自得其乐,不与世俗同流,正是儒家之道,中庸之道。”黄守愚笑了笑。

(黄守愚在庭院中进行早课读文)

引领朝圣的儒学者

黄守愚不是他一开始的名字。

十年前,他开始重视个人修身,他取东汉崔瑗的《座右铭》的“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中“守愚”二字当做自己的新名。

并自号阙一庐主人。他向星辰全媒体记者解释,阙者,“缺”也,一者,“大,多”也。一又作壹,形若壶,体中空。以此提醒他时时勿忘修身,做到“虚以接人,诚以待物”。

黄守愚已研究儒家与儒学十多年,并希冀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作新民”。他倡导“普世新儒学”,提出了“因爱成儒”的观点,并编纂《儒学新编》,分为治身、治心、治世、治知、治生、治才。

但他周边很多人排斥儒学,认为儒学束缚人心,禁锢思想。他说,“人,应该有所约束。”

以礼仪约束,不害人;以法律约束,不逾矩,不犯事;以民俗约束,待人如己;以儒学思想约束,“克己复礼”,遏制欲望……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他的看法和追求。

“历代儒家已总结出一套普世性、开放性的思想体系和实践体系,大则治国、平天下,中则治企、统群,小则修身、齐家,无往不利,无远弗届。”黄守愚一点一点分析复兴儒学的现实意义,“当然,时移世易,应当有所损益,中体中用,是今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也是他的使命和责任。

他开设儒家“忏悔堂”让人忏悔自新,指向真善美。让新儒学束缚人的欲望,经受磨砺,巩固自信,修身养性,“以百姓心为心”,让人人皆可成圣。黄守愚说出他心中的宏愿。

黄守愚口中的“圣人”,为大智慧者、大功德者。圣人之下又有贤人、大人、君子、常人。问他在哪种境界?黄守愚说,他才接近君子,在这条儒家朝圣之路上他才刚刚起步。

而他的毕生目标,“生有益于人,死亦有益于人”。黄守愚对着儒家众位先贤,行九拜之礼。

自在星辰原创报道 第九期

总策划:何旭

执行策划:郑文新、王重浪

记者:边润鹏

摄影:边润鹏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