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影视 >明星

张爱玲逝世22周年,致敬永远的传奇

发布时间:2017-09-09 10:44  来源:中华网   编辑:张璠  阅读量:13928   

张爱玲逝世22周年,致敬永远的传奇

初读张爱玲,便觉得好,好在哪里,却描摹不出样子。大概是15岁,在老屋阁楼一隅,晕黄的灯光下,用稚嫩的笔体写下喜欢的句子。

近年来,张爱玲似乎成了活在经典语录里的人,“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生前她倾城之恋,逝后人们倾心于她。

傅雷评价张爱玲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深情但不矫情,毒舌但不刻薄的她于1995年的今天离世,距今22周年。

22年了,对张爱玲的致敬和怀念从未停歇。旁的不说,舞台上一直在演绎着她的作品,传唱着她的传奇。

1

《倾城之恋》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倾城之恋》

张爱玲逝世22周年,致敬永远的传奇

2006年梁家辉、苏玉华主演舞台剧《倾城之恋》,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出任导演,女主演苏玉华、刘雅丽都是香港话剧界活跃人物,全部出身于香港演艺学院,香港影帝梁家辉加盟出演男一号。本剧在演出时将全部采用粤语对白。该剧设计了与张爱玲原著完全不同的结局,用现代的眼光回味白流苏与范柳原那段“不在乎一生相随,只在乎一瞬相知”的爱情。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著作中第一部被搬上舞台的话剧。其实早在1944年,这部作品就有了舞台剧版本,张爱玲编剧,朱端钧导演,遗憾的是,张爱玲亲自写得话剧剧本已经遗失。当时在上海新光大戏院连演80场,场场爆满。

2

《红玫瑰与白玫瑰》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逝世22周年,致敬永远的传奇

这部由国家话剧院出品,著名导演田沁鑫执导的《红玫瑰和白玫瑰》(2008年)分为两个版本:明星版和时尚版。

明星版由金马影后秦海璐领衔,田沁鑫运用两人同饰一角的方法,有力刻画人物关系和人物心理,丰满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表现出张爱玲式的残酷情感。

而时尚版则是围绕当下这个时代80后年轻人的事业和情感展开。借用秦海璐的话讲就是:“明星版是让女人了解男人是怎么想的,时尚版则是让男人更加了解女人是怎么想的。”

3

《独养女儿》

姚先生有一位多产的太太,生的又都是女儿。亲友们根据着“弄瓦,弄璋”的话,和姚先生打趣,唤他太太为“瓦窑”。姚先生并不以为忤,只微微一笑道:“我们的瓦,是美丽的瓦,不能和寻常的瓦一概而论。我们是琉璃瓦。”

——《琉璃瓦》

张爱玲逝世22周年,致敬永远的传奇

《琉璃瓦》改编为话剧后取名《独养女儿》,由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严顺开导演并领衔主演的一部滑稽戏,于2006年在上海首演。

4

《半生缘》

我要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会永远的等着你,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会有这样一个人。

——《半生缘》

张爱玲逝世22周年,致敬永远的传奇

音乐剧《半生缘》集齐了内地、香港、台湾两岸三地表导演人才,艺术指导孟京辉,香港导演胡恩威和林奕华,创作顾问张艾嘉,形象设计张叔平,主演刘若英、廖凡、海清,2003年在香港葵青剧院上演,是对小说原著一次大胆的颠覆和解构,该剧也被业内人士誉为“最接近张爱玲精神实质”的话剧作品。

5

《金锁记》

张爱玲逝世22周年,致敬永远的传奇

原著张爱玲,编剧王安忆,导演许鞍华,主演焦媛,这样四个女人一台大戏《金锁记》,许鞍华作为电影导演曾拍摄了电影《倾城之恋》和《半生缘》,2010年她执导了人生第一部舞台剧《金锁记》。王安忆在改编的时候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母亲曹七巧和女儿长安这两代女性的纠葛上,淡化了儿子长白的戏份,重点更为突出。焦媛更是演活了“曹七巧”这一角色,目前这一版《金锁记》已经巡演多个城市,累计百场演出。

回望张爱玲短短的一生,本生就是鸿篇巨制,2010年,导演兼作曲闫月将音乐剧《张爱玲》搬上舞台,这是中国第一部把“张爱玲”个人作为主角搬上舞台的音乐剧,历时两年精心筹备还原了上个世纪40年代的老上海风情,里面的人物角色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讲述了张爱玲在上海与胡兰成、桑弧两段令人唏嘘的爱情,把一代才女的神与貌还原于舞台上。并把张爱玲生前名言名句和经历变成歌曲,例如《成名要趁早》、《今生今世》、《绽放》等。

张爱玲逝世22周年,致敬永远的传奇

导演闫月

今年6月份在天桥艺术中心看话剧《金锁记》,谢幕时,曹七巧的扮演者焦媛从角色抽离开来,掏出一张不算短的单子,开始例行感谢,当她说出感谢张爱玲小姐时,不禁鼻头一酸内心也变得柔软,仿佛在舞台上郑重其事地提及她,这部戏才有了一个小团圆。

后来重读了很多次张爱玲的作品,心境已不复15岁时那么澄澈,从她的作品中看到的是女性命运的凄凉和时代洪流中的人世变迁。一直没变的是,不论张爱玲小姐的作品以什么形式出现,电影或者舞台剧,都想要去致敬一番这个永远不变的传奇女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