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影视 >明星

让我骂一半,支持一半的电影不多

发布时间:2017-12-30 07:05  来源:互联网新闻   编辑:沐瑶  阅读量:17552   

《卢旺达大饭店》是豆瓣TOP250之作,8.8分的它注定是影史漂不走的电影。

最近,该片的导演,带来了一部新作,同样是反映种族屠杀,同样是通过普通人的故事以小见大——

《承诺》

片名叫承诺,可故事却关乎背叛。

海报明确三角恋展开,贝尔扮演的记者居中,是个第三者。

故事在1915到1922年之间,期间有一个大事——世界三大种族屠杀。

这是人类近代历史上,由于某些民族自身的优越感、政治原因或宗教原因,对少数民族施行清洗屠杀的惨绝人寰的暴行。

我们最熟悉的德国屠杀犹太民族居首,大约有600万人被杀;

土耳其奥斯曼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大约有150万遇害者;

卢旺达胡图族对图西族人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大约有100万人罹难。

《卢旺达大饭店》的背景,即卢旺达大屠杀;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承诺》,则是土耳其针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事件。

男主迈克尔(奥斯卡·伊萨克 饰)在土耳其一个叫西朗的小镇当药剂师(类似于现在药店的学徒)。

为了去伊斯坦布尔(当时叫君士坦丁堡)学医,和素未谋面的女孩玛尔塔订婚,并拿着人家的嫁妆400金币,独自走上了求学之路。

在伊斯坦布尔,他寄居在自己的叔叔家,并结识了叔叔家女儿的舞蹈老师安娜(夏洛特·勒·邦 饰)。

安娜的男朋友,是来自美利坚的国际知名记者克里斯(克里斯蒂安·贝尔 饰)。

迈克尔求学之际,恰巧赶上了奥斯曼土耳其准备对亚美尼亚人进行民族清洗。

叔叔被杀,家破人亡,自己被军队抓去做了劳工,陷入绝境。

此时,安娜和克里斯为了搭救亚美尼亚孤儿在土耳其境内斡旋奔波,同时克里斯还身兼报道事实真相给公众的重任。

同时,爱上安娜的迈克尔与克里斯,又因为感情产生了诸多矛盾和纠葛,关键问题是,还有等待迈克尔的未婚妻玛尔塔。

信守承诺还是选择背叛?

全片通过三个人的爱情故事和逃难经历,将1922年前后土耳其进行的血腥大清洗全景展示。

导演特瑞·乔治有将《承诺》超过《卢旺达大饭店2》的野心。

可不论是故事还是见微知著的把控力,《承诺》却要差很多。

摄影是影片一大优点,导演的功力和细节仍然无可挑剔。

比如影片片名出现的那一刻,西朗小镇的全景,迈克尔骑着驴子从远处缓缓走进画面中央,回首望去,一片祥和。

比如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全景,好一副二十世纪初欧亚交汇的风俗画。

比如土耳其二十世纪初的“陈旧”街景。

逃难路上的大逆光(女主发丝上可以看到),技法娴熟,光线自然,丝毫没有溢光的痕迹,同时保持整个镜头的色调趋暖,预示着结局。

导演试图以爱情作为切入角度,提领全篇,层层展开。

可偏偏电影中,爱情牵强,人性发光。

先看爱情。

《承诺》,其实是指迈克尔对自己未谋面的未婚妻玛尔塔许下的。

可到叔叔家,一眼就看上了舞蹈老师安娜。

叔叔看出了他们的小心思,正巧安娜和克里斯闹不和,于是想从中做媒,但迈克尔口口声声说自己已经订婚了。

虽然嘴上说,可身体却很诚实。兵荒马乱的,还和安娜在小旅馆不可描述。

被抓去当了劳工后,九死一生逃回家,与未婚妻玛尔塔重逢,在母亲的劝说下成婚。

如果这算是履行承诺的话,其实很讽刺。

无论这个男人经历了什么,在订婚仪式上许下的诺言,难道可以因为某个漂亮女孩而轻易放弃吗?

迈克尔对爱情的承诺,背叛了两次。

第一次,背叛了未婚妻,跟安娜搞在一起。

第二次,又背叛了安娜,跟未婚妻成婚。

如果放在某个现代都市狗血玛丽苏剧中,对这样渣男小三的情节没什么不妥。

可是在历史正剧中,这样的爱情于承诺既属无用的闲笔,甚至连颠覆都嫌太轻。

在爱情这条线上,导演的表达完败。

接下来,是人性。

这部分的探讨挣扎亮出高分,即便没有爱情这条主线,也能闪闪发光。

迈克尔被抓进劳工营侥幸逃脱,碰到了一辆火车。

原本以为能搭个顺风车的逃亡者,突然听到火车里有说话的声音。

趴车一看,里面都是自己的同胞,密如蝼蚁,等待屠戮。

救?还是不救?

救,自己势单力薄,有可能每开一个车门,就被发现打死;不救,就会背上满满的负罪感。

怎么选?

镜头给到了主角的眼睛,他爬在车厢侧面,满眼惊恐,电光火石间思考和抉择——

一道闪电,给到了一个老人因为绝望和惊恐的脸。

救。。。

这种自己和别人生命的选择题,所带来的人性拷问,非常有力量。

有一幕,在劳工营,迈克尔碰到一个工友,他们坐在篝火旁,说彼平生。

他告诉他们——他们的命运也是死亡。

我曾是个小丑

以前经常逗孩子笑

如果不是战争,他可能还是个小丑,他可能还是个老师。

迈克尔在医学院认识的第一位朋友,叫做奥根,这是个富二代,第一次见到迈克尔就和他开了个带色的玩笑。

然后说明自己的来历。

奥根凭借父亲的权势,三番五次拯救迈克尔的生命。

最后一次,他被父亲逼去当兵,做了中尉。

后来事情败露,他被无声处死——

本来可以老老实实享福,可偏偏因为帮助朋友被送去参军;

本来可以妥妥的当一个中尉,不用冲锋陷阵,也不用冒生命危险。

可偏偏为了正义送了命。

当他面对人性的终极问题,面对生与死,依然选择正确的,这就是富二代的人性。

还有这位美国记者,克里斯。

表面上,他是安娜和迈克尔爱情的阻止者,他偏激,酗酒,冲动,霸道。

可为了报道,他不惜抢下汽车偷窥土耳其士兵。

他喝醉后对德国人说的这番话——

最后关头,他为了保护亚美尼亚人撤退,被土耳其士兵抓住。

军方让他签一份声明,承认之前所有报道不属实,并承认自己是间谍,否则就杀死他。

他毅然撕毁了声明,等待死亡的来临。

这个目中无人的才子,在生死面前,放弃生命,来捍卫一个记者的操守。。

有不少影迷认为这些光辉的人性不过是毒鸡汤,是一种创作,是美国人的自我粉饰。

包括最后,孤儿们和侥幸存活下来的主角迈克尔,都幸福快乐的生活在美利坚,让我们不得不这么想。

但是,这次关于美国记者的事,还真是事实。

1915年间,美国《纽约时报》确实发表过上百篇关于亚美尼亚人被集体屠杀的报道,报道形容屠杀是“有系统的”、“获得许可”和“由政府组织的”。

1915年8月,《纽约时报》复述一份出处不明的报告:

流徙者的尸体遍布道路及幼发拉底河,那些侥幸生还的人也是注定死路一条,这是一个灭绝全部亚美尼亚人的计划。

也就是说,1915年间,在土耳其,像克里斯那样的美国国际记者是真实存在的,并非虚构。

跟德国全盘承认对犹太人的种族清洗不同,土耳其当局至今还否认对亚美尼亚人种族屠杀的事实。

导演的意图,是通过对爱情的承诺来讲述这一段悲惨的历史。

可偏偏,三角恋和爱情观的主次不分,让电影的感情主线一直含糊不清,直到最后未婚妻和情人安娜惨死,主人公的爱情仍然是让人懵逼的。

但作为一部历史电影,《承诺》人性的挣扎和闪光让人动容。

影片最后,生活在美利坚的迈克尔和当年救下来的亚美尼亚孤儿一起,在婚礼上有下面这段宣言——

我们依然生存着。。。这是美尼亚民族延续的最强音。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正确可以强大到,将任何一个民族从地球上抹去。

谁都不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