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影视 >访谈

娱乐需要场合,尊重却是永恒

发布时间:2018-01-11 13:45  来源:互联网新闻   编辑:白鸽  阅读量:5973   

“慰安妇”,是许多二战参与国都绕不过去的一个敏感称谓,也是千万受害者一生被囚禁其中的枷锁。日军侵华期间,20万余的中国妇女被强掳,成为了日军的“慰安妇”。恶劣的生存环境、残忍的迫害手段、屈辱的精神折磨,成为了她们终生挥之不去的可怖梦魇。

她们都在等道歉,可只等到时间将她们带入尘土。2013年,中国仅存的”慰安妇“为32人;2015年,22人;2017年,8人......真害怕,这段历史会随着时间车轮而被歪曲淡忘。但还好,总有人尝试去替我们扶正记忆的脊梁。2013年,导演郭柯独立制作拍摄纪录片《三十二》,讲述了“慰安妇”制度受害者韦绍兰老人和她的中日混血儿子罗善学的故事;2017年8月14日,正值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影片《二十二》公映,而中国在世的“慰安妇”受害者也仅剩下8人。

尼尔·波兹曼曾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也许,成为滑稽戏要比成为监狱更让人胆寒,因为监狱会让我们排斥、抗拒,而滑稽戏却如此悄无声息地将我们吞噬,套牢其中,却不自省。诚然,在这个科技创新、信息海量、媒体接入便利的环境,时代给了我们许多便利,也带来了更加多元多彩的行为、思考、创作方式,但进步带来的应该是方式内容的革新,对于底线和原则的坚守,这是永远都不可越界、或者是模糊的雷池。我们需要娱乐,但若一切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甚至连国家、民族、历史、政治、宗教等,都能无比自然地衔接为戏谑的原材料,我们的良知也许正在被一场场大众狂欢所麻木腐蚀。

有人曾把当代学生沉迷网游,比作清末民初人们的贪食鸦片,那今天,当有人看到这些受害同胞会嗤笑,还会将同胞所曾遭受的苦难当做制作表情包的原材料,如果放在战争年代,我们会将他们做何比喻?

爱国,不一定体现在血染征场;制敌,也不一定要经历枪林弹雨;文明,不只在于思维灵活衣冠楚楚;尊重,也不仅仅是单薄客套的干瘪空膛。这世界没有任何一处港口能抵达尊重,因为尊重,本就是通往一切的码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