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新闻 >国际

“奇葩保险”陆续淡出市场

发布时间:2017-02-08 12:37  来源:汇视网   编辑:白鸽  阅读量:6910   

■记者 杨剑峰

上个月,保监会正式对噱头性、投机性保险产品亮出红牌,要求禁止开发无实质内容意义、炒作概念的噱头性产品等8类保险产品。记者了解到,随着监管趋严,“奇葩保险”正陆续淡出市场。

近年来,一些概念性的所谓创新保险层出不穷,如“中秋赏月险”“扶老人险”“吃货险”“情人节意外怀孕险”“小三险”“雾霾险”等。

第三方机构推出的“跌停险”等也引发争议。2015年4月,投资社交平台雪球发布首只互联网保险产品“跌停险”,凡是拥有A股有效账户且年龄在18周岁以上就可以购买这款保险,单只股票最低投保金额为100元,投保期内投保人的股票如果跌停,最高可获1万元赔付。

不过,这些奇葩保险多是昙花一现,有的刚问世就被叫停,如“贴条险”和“跌停险”出现后很快就“夭折”了。

福建省保险行业协会法律专家阚小冬表示,“奇葩保险”是噱头保险的一种俗称。据介绍,一些规模小的保险公司为了引起市场注意,就通过一些概念性产品博取眼球,希望以此提高公司关注度并推动公司业务。此类保险多通过互联网面向年轻人销售,费用比较低,如雾霾险、怀孕险等虽由正规保险机构推出,但并不符合保险原理。同时,第三方机构推出的名字带“险”的产品不一定是保险产品,如“跌停险”和“贴条险”本身就不是保险产品。

有的险种是正规产品,但为了营销博眼球却起了个怪名,如“熊孩子险”实际叫监护人责任险,承保孩子(被监护人)因过失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

阚小冬称,互联网保险创新无可厚非,但“奇葩保险”偏离了保障发展的要义。市民在消费时,除了要选择正规的保险公司外,也要看清楚保险条款和保障内容。

市场需求情况也可侧面反映出“奇葩保险”只是个别保险公司的一厢情愿。以“中秋赏月险”为例,该保险保费分为20元和99元两档,2013年中秋节前上市时,福州只有几十名网民下单购买。

业内人士表示,“奇葩保险”多是噱头,看似迎合了投保人的需求,却谈不上真正的创新,最终会被市场淘汰。保险公司应摒弃走捷径的想法,真正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保险,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