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新闻 >国内

商品涨跌停潮缘何轮番上演

发布时间:2016-07-07 09:31  来源:汇视网   编辑:沐瑶  阅读量:19412   

    7月6日,期货市场出现跌停潮,郑油、豆油、棕榈以及橡胶、沥青五大商品盘中跌停。当日收盘,棕榈、郑油、豆油、橡胶主力合约均封于跌停板。

    当多头还沉迷于两天前11个商品盘中集体涨停的狂欢盛宴时,市场却用跌停潮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商品从涨停潮到跌停潮,或许从资金流向中找到一线逻辑。

    昨日市场,伴随商品跌停潮的,还有成交的放量与持仓的缩量。根据文华财经统计显示,国内大宗商品成交量已连续3个交易日增长,7月6日商品总成交量为4881.7万手,比上一交易日增加182.8万手。而当日商品总持仓量为2472.9万手,减仓69.7万手。

    数据显示,7月6日商品期货市场共有38.6亿元资金流出,其中有色板块、饲料板块、化工板块成为重灾区,分别有9.7亿、9.1亿以及7.6亿资金撤离。而在7月4日,有色板块吸引了19.1亿资金疯狂涌入。

    在上海神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研总监高艳滨看来,最近几天大宗商品明显出现同涨同跌且幅度偏大的状况。目前来看,这与宏观事件和经济因素影响有关。尤其是今年以来,股市资金进入商品,其交易习惯更看重经济数据与报告,因而一旦有新的宏观因素出现,市场就会出现步调一致的涨跌。

    除了交易习惯,股市与期市资金的“跷跷板”效应也值得关注。高艳滨认为,前几天国内多个商品涨停,很重要原因是由于股市有所转好,市场对于很快推出经济刺激措施预期增强。不过,随后公布的6月份服务业PMI等数据走强,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种预期减弱,继而引发了市场资金离场。此外,国际市场出于对欧美经济数据和英国“脱欧”事件的担忧,出现了明显的避险情绪,这也促使国内商品避险情绪与国际商品抛售形成了共振。

    其实,股市与期市资金的“跷跷板”效应市场一直都有。但在上半年股市行情低迷之际,这种效应被明显放大。

    中国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中,商品型基金资管规模为98.34亿元,而2015年底该数据为23.96亿元,增长310.44%。也就是说,2016年上半年时间,商品型基金资管规模增长超过3倍,而同期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为负增长,其中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增长-13.14%,封闭式股票型基金增长-35.25%,混合型股票基金增长-23.63%。

    中期协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同比增长35.08%,其中商品期货为全国市场贡献了逾99%的成交量。

    具体到各商品看,螺纹钢、铁矿石两大商品上半年成交金额分别为12.1万亿元和8.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28%。此外,豆粕、橡胶、黄金、镍期货上半年的成交金额也分别增长53%、21%、101%、137%。

    “今年大宗商品相关的公募基金规模比去年增长了3倍,很多投资管理公司去年资产配置都在股票、期指上,今年是不是直接奔商品上了?”在近期的一次公开演讲上,香港朗闰资产管理公司独立宏观对冲基金经理付鹏的话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去年都集中在股指期货和股市里的资金现在在哪里?去年给股票配资、融资、加杠杆的场外资金池现在在哪里?那些从实体领域撤离的民间投资又走向了哪里?在付鹏看来,这都与商品有关。

    当商品被资金盯上时,涨得快,跌得也快。但商品终究是商品,正如高艳滨所言,毕竟大宗商品有自身的供需结构、产业特点,即便在某些时段出现同步走向,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商品自身的基本面。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商品,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