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报道 >文化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专辑

发布时间:2017-09-12 16:08  来源:营口热线   编辑:子墨  阅读量:9227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专辑

图/中东铁路机车库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可以以创意城市为切入,保护与城市发展相融合,探索多种利用方式的结合与创新。工业遗产保护中,绿色建筑等新理念、新技术的纳入,基础研究的深化,作为核心的立法问题的推进,都是不容错过的精彩内容。清源这里跟大家分享上海建博会学术论坛第四场笔记。

历三千年炉火而不灭——黄石矿冶工业遗产技术特征浅析

王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演讲围绕近几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黄石市工业遗产的研究工作展开,以创意城市的发展为切入点来叙述了黄石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

1.工业遗产与创意城市的关系

创意城市主要是注重人的创造力,依据人的力量来提高城市竞争力,是解决都市问题的新途径。创意城市在城市原有基础上,借助自身及其外部的资源进行创意式的重建以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文化产业本身也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方向。城市文化的力量正逐渐取代单纯的物质生产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工业遗产和创意城市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工业遗产如何构建创意城市的重要一点。

2.工业遗产的价值与创意城市的内涵

从承载城市历史记忆、满足城市创意需求、激发城市遗产工业等各方面,都可以凸显或构建一个创意城市。

从第五、六、七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工业遗产资源的特征来看,大概有60%的工业遗产是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这意味着工业遗产本身的保护与它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结构的格局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3.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结合

黄石市的矿冶工业遗产在2012年整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包括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大冶铁矿天坑、华新水泥厂旧址等。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专辑

图/华新水泥厂旧址

总体实施策略: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工业遗产为工作重点;遴选价值突出、规模宏大的工业遗产作为示范性城市工业遗产项目;建设工业遗产调查、评估、保护展示体系综合平台。目前,这个整体策略在黄石市正在逐步实施中。

综合措施手段: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契合构建创意城市的空间特点,形成构建创意城市所需文化设施、科技设施、景观空间和时尚休闲空间;同时以工业遗产保护更新为核心衍生的文化主题、文化事件,能够满足创意城市的建设形式和运营内容,创建内容丰富、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创意城市。

湖北省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与活化

陈飞,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

以黄石市华新水泥厂为例,从历史背景提炼价值要点,工业遗产价值的阐释、工业氛围的体验以及工业厂房功能的持续利用为主要保护展示策略。在厂区的整体策划中,对最核心的1-3号窑体现状结合三维和数字化的手段做博物馆式展示。并规划了辅助服务区、工业文化产业利用区、考古研究保护后勤区、景观展示区等,希望能充分发挥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最大程度反馈城市。

湖北近现代工业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变革密切相联,从汉口开埠起,在纺织、采掘冶炼、机械制造等领域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作为工业遗产地集中代表的武汉市于2012年编制了《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2013年获批的《武汉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将工业文脉作为城市历史演变及空间文化脉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青山红房子、武钢、武船等5片承载工业文脉的历史街区,并制定了相关控制细则。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后,工业遗产的保护得到了重视,很多保存完好的遗产点开始摸索保护利用模式。案例如:建立博物馆静态展示的湖北省电力博物馆,作为景观公园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原武汉锅炉厂编号403双层车间改造的百瑞景中央生活区,作为商业综合开发的兵工厂旧址等。湖北力图创立将工业遗产多种利用方式结合,实现功能叠加的“湖北模式”。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专辑

图/开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湖北模式”

在湖北省五峰精制茶厂利用与活化的案例中,工业遗产更新为博物馆(是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中最常见的做法),展示工业生产过程、工业文化、工业产品;并展示建筑或设备设施,向游客传递工业技术文化信息;利用VR技术,让游客体验动态真实的精制茶加工工艺过程。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专辑

图/厂区空间重塑

作为结论,演讲者提出:

1.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在于工业生产记忆的传承,而不是单纯的厂房的保护。

2.工业遗产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厂房建筑本身,不能单纯套用传统文物的保护模式,需要探索新的展陈模式,拓宽展陈内容,加深展示内涵。

3.工业遗产的活化应突出其社会价值,通过分层、分级的保护利用模式,拓展使用功能。

基于绿色建筑技术视野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

袁烽,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在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中引入绿色建筑的技术是非常重要而有趣的话题。

演讲分析了同济大礼堂保护性改建案例,在保留原有主体结构和建筑元素的基础上,通过观众席的抬升满足了基本的观演功能,并运用多项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的节能改造。例如在建筑侧面增加侧廊,并针对春秋、冬夏不同季节能源消耗做出不同设计,认为冬夏季室内的空调能源消耗是必要的,但春秋季室内环境通过空气对流能够满足舒适要求,可以节省空调的消耗。因此,针对春秋季进行了节能设计,在原建筑的顶窗上增加排气扇,通过主动的抽风,托起下面的新风,形成1.5m/s的舒适风速,在内部空间流动。在侧廊靠窗一侧挖了地道,便于采集旁边小树林中清新且温度相对较低的新风。

第二个案列是黄浦江边的永安栈房,是如今上海仅存的1920年代典型厂房式样。本次修缮改造工程旨在保留其历史遗产风貌,并在此基础上加建,将永安栈房改造成能够带动杨浦滨江生态的绿色知识厂房。设计中不但采用了玻璃丝网印刷的工艺方式,重塑已破坏的历史立面,还在工程中采用了能源监测可视化技术。

保护历史建筑不仅仅呈现历史文脉,还可通过新技术提升建筑价值。

中东铁路吉林段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策略

毕毅,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专辑

图/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毕毅

演讲探讨了中东铁路建筑群吉林段的基础概念梳理及保护体系建立的问题。

中东铁路建于1879年,是俄国远东政策的产物,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取道中国的一段。西伯利亚大铁路西起莫斯科,向东穿过整个西伯利亚平原,全长9000多公里。最后一段穿过我国东北地区,成为我国东北大地上的第一条铁路,惯称中东铁路。

对于整体保护规划,首先需要解决研究和认知的问题。

中东铁路作为文化遗产,学术界系统研究尚不足:对整体线路构成、遗存体系、遗产性质、主要时空区间等问题都缺少系统研究及共识。因此各省遗产认定标准偏差大,并导致中东铁路整体的体系性不足。各省遗存由于其区位、历史背景的不同,遗存呈现出了差异和特色,但对其尚缺乏认识。

规划努力辨析遗产性质、理清遗产体系、完善遗产构成、深入挖掘遗产特色和深入评估价值,最后希望促进对遗产认知达成共识。

通过对特殊问题的研究探讨,得出了几点比较重要的结论:

1. 遗产概念和性质的问题

中东铁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取道中国的段落 ;与满铁体系在线路上有重叠(中东铁路的线路是满铁的核心段落以及后期发展的基础);是东北近代铁路网的开端和赖以成型的骨架。

中东铁路建筑群,主要指自1897年铁路修筑伊始,至1952年我国全部收回管理权期间,中东铁路沿线修建的与铁路运营及附属地建设相关的遗存,其中既包括沙俄修建的沿线建构筑物遗存,也包括在此线路上日本、中国等国管理期间的建设遗存。

遗产主要性质是呈线性分布的、是具有多重历史见证价值及功能属性的特殊工业遗产。

2. 遗存体系

将不可移动遗产体系划分为:铁路运营设施、服务运营的辅助功能场所、维护铁路运营的军事机构以及附属地社会生活、文化相关四个大的类型,以及其中若干个小的类型。

在上述研究和结论的支撑下,又通过数次调研,完善了中东铁路(吉林段)的遗存构成,增补了若干重要遗存,将遗存点从原来的399处增加到了507处,建立了所有遗存点的信息数据库。同时通过大量对比研究,明晰了吉林段自身的价值特色。

保护体系方面,目前中东铁路吉林段有超过70%的遗存尚无保护身份,项目组为现有遗存分级,给出保护身份建议,初步建立保护体系,以期使遗产的整体性价值得到更好的保护。

通过上述整理,中东铁路建筑群吉林段拟推荐为国保的遗存有14处,共107栋建筑,项目组一一总结了所有拟推荐国保的价值要点并提交给了管理方,便于其申报第八批国保。至此,基本完成了对中东铁路吉林段工业遗产的基础梳理和框架建立工作,作为随后展示利用工作的依托。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专辑

图/中东铁路建筑群吉林段部分建筑

建筑遗产保护法规及规范探讨

张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专辑

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松

优秀历史建筑的命名由来已久,建设部和文化部 1988年发出的《重点调查保护优秀近现代建筑的通知》提出,30年以上的建筑经过标准的评定,可以公布为优秀历史建筑。在我国住建部2003年的《城市紫线管理办法》里出现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定。

在历史文化的保护中,文物是一个系统,包括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另外一个系统是住建部等。两大部分需要互相协调。在2008年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四十七条提到: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定要求,分为六条:1.地方人民政府应(依据该保护条例)确定公布历史建筑清单;2.设置保护标志,建立历史建筑档案;3.制定保护规划和保护方案;4.应当保持历史建筑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5.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6.为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给予补助。

通过部分城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对比发现:首先,地方条例早于2008年国家条例;其次,各地地方条例几乎没有统一的名称;另外,各地的历史建筑年限规定标准也不同,比如上海为建成30年以上,其他地区多数要求建成50年以上。

我国最重要的技术标准是《中国古迹保护准则》,其中提到不可改变原状,是文物古迹保护的要义。它意味着真实、完整地保护文物古迹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及其体现这种价值的状态,有效地保护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环境,并通过保护延续相关的文化传统。

在2002年公布的《保护条例》第二十五条,根据建筑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以及完好程度,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提出从全面(立面、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和内部装饰)保存到立面保存,由严格到灵活的四类不同保护要求,是策略制定的依据。

演讲后半部分谈到欧洲的建筑遗产概念和建筑遗产保护修缮的原则。最后总结表示:要依法、有序、积极展开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和合理利用,并应探索适合本地建筑遗产特色的保护修缮技术和管理方法。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应当遵守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并需要探索保护全过程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特别是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修缮工程现场的对外开放,并注重有效防范新形势下的各种破坏行为。

杭州运河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实践

刘杰,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

杭州的工业遗产大多位于运河沿岸城市核心区,随着工业企业的转型搬迁逐渐衰败。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目的是通过政策和技术手段,激活工业遗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兴区域或历史街区。

演讲介绍了4个案例:

通益公纱厂改造成为为中国扇业博物馆,一方面修缮保护原特色空间、景观元素、厂房和办公楼等建构筑物;另一方面结合新功能的使用,设计博物馆建筑,通过新旧的衔接,叠加整合为一个区域。杭州历史街区的土特产仓库保护再利用,改造作为杭州中国刀剪剑、伞博物馆。红雷丝织厂改造拓展为杭州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老厂房是杭州丝绸工业辉煌历史的重要见证物,所以坚持“保护为主”,修缮精炼车间的锯齿形屋架,保存外观风貌及其他特色的景观元素。厂丝仓库改造为运河契弗利酒店,严格保护立面及梁柱体系,内部合理利用,保留外观,增设廊棚,共同组成公共交通空间。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专辑

图/运河沿岸工业遗产保护改造效果图

这四个具体的案例说明了历史工业产区在卸下其工业生产功能之后,必须找到新的功能和定位,这取决于城市决策者对工业遗产保护的认识和对基地周边发展规划的掌控。对原有建筑采取怎样的干预措施,新的加建采取怎样的建筑材料和形式,使建筑整体既保存浓郁的工业特征又体现时代的气息,并和新的功能相契合,是设计所要思考的关键。

感谢诸位演讲嘉宾对分享的支持!

点击回顾及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国际视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