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影视 >电视

独立音乐人冯翔:关键词可以抓取情感却无法替代

发布时间:2017-02-10 09:45  来源:汇视网   编辑:如思  阅读量:8533   

原标题:关键词可以抓取 情感却无法替代

民谣歌手的那些“套路”

1、写穷但不哭穷,歌词中基本不会出现贵于两百块的物品,一包兰州香烟、几把破木吉他、没有信用卡也没有她、没有二十四小时热水的家。

2、歌名=人名+地名(越详细越好)。

3、地点选择:绝不出国,向往南方。

4、生理时钟混乱。

5、叙事语焉不详,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民谣歌手们的做法一般是收集一个高频词库,然后抽出一个词造句,随后开始脑补故事。如果故事找不到,或者写词主打蒙太奇的风格,那么就再抽出一个词,造个词组,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字数凑够。

6、分别是常态,天长地久才是见了鬼了。

7、歌词要向日常生活致敬,要注意韵脚哦。越是那些日常的平凡的琐碎的细节的描写,越能引起歌迷共鸣,比如赵雷《成都》里的那句“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

8、把高考后还没忘记的语文知识用起来,对仗、反复以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兴象征等各种手法。

9、普通话不标准,有乡音才够味。

10、幼儿园水平的乐队。

11、用最清澈的童音直击内心。虽不是全部,但是在歌曲的副歌或末尾加上童音也变成了让一些民谣富有“质感”的惯用伎俩,这些孩子不需要什么专业背景,最好是从未经过专业训练,不懂换气,音准也可适当妥协,反正只要有一个天真清澈的嗓音,加上稚气的咬字,就能让歌曲摇身一变成为唤起无数童年回忆的催泪弹。

选自GQ中国《不用大数据,我们来告诉你民谣歌手的套路》(王娟 整理)

这几天来,冯翔的朋友圈也被这些“套路”刷屏,还有朋友特意转发给他看。“感觉全中,但是特别好玩。用大数据来分析民谣,一看就是个工科男干的事儿。”医学专业出身的冯翔也学过心理学和统计学,对这类分析也不陌生:“通过大量案例总结规律,属于回顾性研究,用这个来研究民谣确实很有趣,而且也说出了民谣的一些现实,比如说穷,作品中经常使用简单的和弦等。但是抛开那些关键词,好的作品在本质上其实没有区别,比方说细节、故事,周杰伦的歌里也有啊。”

掌握了这些关键词,网友们是否就能和歌手一样写出一首能引起共鸣的民谣作品呢?冯翔表示,根据关键词写出一首作品可能性很大,但一首好的作品最终是在观众身上完成的,歌中传达的情感最终要能和观众产生共鸣才算成功。“这些大数据只研究了民谣歌手们都在写什么,但是他们为什么这样写,并没有更深入地分析。宋冬野为什么写安河桥,赵雷为什么写成都而不是其他的城市,大家为什么都向往南方、大理和丽江,这些东西太个人化了,很难用语言来说清楚。这也是民谣创作的特点,这些地点、城市对他们的意义,他们在这些创作中寄托的情感,是无法用数据分析去替代的。”冯翔建议说,如果能用大数据更深入地去分析听这些作品的群体和他们的生活、心理状态,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些作品,分析这些作品火爆背后的社会心理,会更有意思。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