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影视 >访谈

孩童之间的甄嬛传《我们》,不单纯的11岁人生

发布时间:2017-06-12 15:04  来源:汇视网   编辑:安靖  阅读量:19505   

原标题:孩童之间的甄嬛传《我们》,不单纯的11岁人生

和多数人相仿,善儿第一次踏进学校大门的时候,内心定是带着喜悦的、充满希冀的心情的,或许偶尔会被繁重的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也或许会思考如果叛逆一回去逃课,会不会就成了坏学生,再或许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好奇,心想着他们能不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尽管这些片中都没写,但我们可以推测得到,而我们推测不到的,是随之而来的溢出屏幕的错失感、孤独感,还有被赶鸭子上架的必须成熟得像个大人般却没有庄重的仪式感。

影片的一句话介绍是,孩童之间的“甄嬛传”,的确故事真的是甄嬛传中所发展的那样平铺直叙的。从小无论是在语文课上,还是在政治课或者历史课上,我们都学习过,勾心斗角、结党营私的手段是多么残忍与可怕,但是当这样的把戏出现在四年级的孩子身上时,便不仅仅是残忍与可怕了,我们更需沉思的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片中的每个人,仿佛是货真价实存在在我们现实社会中的。善儿是个方方面面都不如人的孩子,成绩不拔尖,家境窘迫,长相一般,性格也不讨喜,她一味地委屈求全,忍气吞声,得到的结果不过是别人的变本加厉,尽管她总做一些为自己被孤立而埋下祸根的事,比如欣然地接受好友智雅从文具店偷出来送给她的彩色铅笔礼物,比如在某个补习班上,被宝拉用一瓶几乎干掉的指甲油收买,傻傻地告诉宝拉关于智雅的秘密,但我仍是心疼她的,心疼她的傻,也心疼她的善良。

很多时候,用错了地方的善良,便会成为刺中对方心头的一把利剑,可这么深奥的道理,年仅11岁的善儿并不知道,她以为恳求母亲为她和智雅做黄瓜紫菜包饭就是对她们友情的一种见证,殊不知当从小失去母爱的智雅看到善儿和母亲撒娇亲昵时,心中的悲愤开始一点一滴地集腋成裘。

善儿很像《甄嬛传》里的安陵容,却没有她后期为在冰冷的紫禁城中站住脚跟而排山倒海而来的重重心机,从头到尾,善儿一直都是以弱者的形象存在着,她被人看不起也好,被家庭忽视也罢,她忍受着她这个年纪本不应该忍受的一切,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却从始至终没有跟她真心诚意地道歉。多可怜啊,可怜到就算哪天善儿死了,也不会有很多人会她难过吧。

她的命运就像电影开始时注定的那样,在学校的体育课分组时,她从来都是最后一个被选择的,而选择她的那个小组往往会觉得自己倒了十八辈子的霉,甚至比赛一开场,就忍不住要把她淘汰。

而她在家中,地位也不过如此。终日酗酒成性,自认为背负了整个家庭重担的父亲,总是披星戴月忙着紫菜包饭店工作的把小儿子视作掌上明珠的母亲,淘气天真经常和朋友大打出手而负伤回家的不让人省心的弟弟以及她,构成了这个平凡又可悲的家庭的所有。

当母亲偶尔偏心于她,跟丈夫提出假期带着善儿去海边时,丈夫却斩钉截铁地回绝了,而善儿却只能欣然接受。

虽然影片最后,父母带着善儿和弟弟去了海边,但是那是终年住在医院得不到家人照顾的爷爷去世之后,全家人穿着孝服去的。那片海很美也很辽阔,善儿穿着黑色的连衣裙,静静地站在海边,我不知道她在想着什么,只是那一刻,真的很想抱抱她。

在她独自长大的世界里,她承受着比我们想象中更重的分量。

从来没有人告诉过她,世界荆棘丛生,多么险恶,也从来没有人提醒过她,世界陷阱遍地,小心驶得万年船,只有她自己踽踽独行,把每一颗锐利的石头看成漂亮的珍珠,把黑暗的森林想象成温暖的童话。

如果说善儿的悲剧是注定的,是被选择的结果,那么智雅的悲剧则是她自己一蹴而就所造成的。曾几何时,转学生智雅是善儿生命中唯一的阳光,那时候善儿像一株向日葵似的,珍惜着智雅的温暖与雨露,甚至当善儿母亲问她,妈妈和智雅谁重要时,善儿不假思索地回答,智雅重要。

但是,家境优越的智雅却并非如此。从小父母的离异,让她心中的伤疤无法愈合,纵使奶奶和父亲用金钱和物质为她堆砌了一个无人能及的象牙塔,她的内心始终是孤僻的、敏感的、冷漠的,她喜欢用谎言来伪装自己,与其说是为了在同龄人面前炫耀,不如说是她过不了心里的坎才伪造成母亲远在伦敦的假象。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认为,女孩子应该富养。而智雅的被富养,却是悲剧的源头,她以为金钱能够摆平一切,以为朋友之间的友谊不过是你送我礼物,我送她礼物罢了,却不知道她越是如此,内在的善良却越在走失。

智雅从高高在上,众星捧月跌落到谷底,看似是一场戏剧化的命运,却同样让我唏嘘。她和善儿的友情,一开始是纯洁无暇的,被孤立的善儿以为找到了理解她爱她的人,像久逢甘露的仙人掌,巴不得拿出毕生的力量去迎合她,去照顾她。而转学过来的智雅也同样以真心回报着善儿,直到她在补习班遇到了宝拉——这个成绩拔尖,却处处得理不让人的在班中如女神般存在的学霸。

当智雅的某次英文考试超过了宝拉时,便是她被孤立的开端。

宝拉这样的孩子,成熟、努力,是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孩子学习的榜样,更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乖学生的典范,但是她的心机,着实深得可怕,远远地超乎于她的年龄所存在着。用简单的一句话说,她有成绩,却没有人品。她是班中拉帮结派的第一人,班中的大部分人都听命于她,颇有威严的她仿佛是某个寨的寨主似的,带着江湖味行走天涯。

教室里没有了安静的课桌,只有言语间的打打杀杀,而那些挑衅的话语,着实让人难以想象,是从一个11岁的少女口中所说出来的。

尽管片中对宝拉的生活背景没有过多的赘述,但宝拉这个人物就像是缩影似的,浓缩在我们的世界里。也许,很多很多年以前,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同学,打着为民除害的旗帜,结党营私,欺负甚至孤立他人。那时候我们总天真地以为,孩子之间的吵吵闹闹,向来都是正常不过的事,可当我看完此片后,有的却是满身的心痛和细思恐极。

11岁的人生,为什么不能单纯一些?

究竟是从哪里开始,我们努力地积攒着心机,步步为营,甚至不择手段,为的不过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那些踩着别人的背而摘到的果实,真的就这么香甜么?

片中,当宝拉这个始作俑者将善儿告诉她的话添油加醋告诉智雅后,气急败坏的智雅也把善儿父亲是酒精中毒者的事情公之于众,两人便在班里畅快淋漓地打了一架。那一架,是善儿第一次为自己做了选择,虽然代价是负伤累累。

那一架之后,善儿问弟弟,为什么然浩总是把你打得伤痕累累,你仍然要跟然浩玩耍呢?

弟弟眨巴着他天真无邪的眼睛,一本正经地回答道,朋友之间不就是打了和好,和好了再打嘛。

善儿又问为什么。

弟弟仍旧纯真地回答道,因为我想跟然浩玩耍啊。

其实,看到这里,我是生气的,我生气的原因是因为我是个20多岁的大人了,我总信服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话语,所以倘若我是善儿,我也绝对会和智雅、宝拉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年幼的弟弟却还依旧有着烂漫的童心,所以就算被人打伤了,他仍旧把别人看成好朋友。

而这样的命题,也许只有在孩子中才存在着吧。等弟弟长大一些就明白了,世界就像姐姐善儿所经历的那样,哪有那么多的善良。

当善儿和智雅决裂后,善儿消沉了许久,母亲总说她,是不是青春期提前到了,却说归说,并没有真正地去关怀过她,善儿自己历经着本不该是她这个年纪所该经历的痛苦,她闭口不言,内心却波涛汹涌。

好在,片子虽然是开放式的结尾,但导演还是给了他们相互化解的机会。当善儿的爷爷安详地独自在医院中去世后,从前标榜着和父亲老死不相往来的善儿的父亲竟然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病房里,望着爷爷睡过的床哭得像个孩子,父亲的身材原本是那么魁梧、沉重,而此时却单薄得像一张纸,像是被风吹散,迷了路的蒲公英。善儿望着父亲的背影,没有说话,但是我想,她应该突然间明白了很多吧。

而智雅和善儿的结局,与开篇相呼应着。在学校的体育课分组时,只留下了智雅和善儿,男生选择了善儿,最后不得不收留智雅的那个小组成员感慨着自己太晦气了,所以比赛一开始,就巴不得把她淘汰。而此时善儿却站了出来替智雅分辨,可是那些孩子们却依旧不依不挠的,直到把智雅和善儿双双淘汰才肯罢休。

那天天气晴好,夏风徐徐吹着,善儿和智雅隔着不远,站在草坪上,像两颗被抛弃的石头。

善儿看了智雅一眼,智雅也看了善儿一眼,彼此没有说什么话,只是任凭着风徐徐吹着,不知道她们会不会再像最初认识的那样,把彼此当成雪白的珍珠呢?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