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影视 >访谈

爱奇艺米未《乐队的夏天》《奇葩说》研讨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9-07-03 11:07  来源:中华网   编辑:许一诺  阅读量:19869   

会议实录

近两年,网络综艺的开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爆款”成为节目制作方追求的共同目标。从2014年至今,原创节目《奇葩说》将辩论比赛进行综艺化呈现,成为唯一一个火爆五季的网络综艺。热播中的《乐队的夏天》,在音乐节目垂类探索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与突破,成为今夏最具“爆款”潜质的原创综艺。这两档节目的成功,体现了“网络综艺创新发展”的时代特征,引起在场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罗建辉

研讨会上,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会长罗建辉对爱奇艺突破1亿付费用户的成绩给予高度认可,并对节目表示肯定,“《奇葩说》和《乐队的夏天》,一个是老牌网络综艺,一个是新型网络综艺,代表了进一步创新的可能性和努力的空间。节目之所以成功,与团队在内容立意、基调的把控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分不开。再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新媒体的网络和领域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新领域的特点发挥越来越出色。”同时,他对爱奇艺与米未多年的深度合作表示认同,也期待更多精品原创网综的出现:“网络视频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在内容、数量、规模和影响力上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缺少高峰、经典的作品,我认为在爱奇艺和米未的合作之下是有望达成的。”

杨明品

对此,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与其看法一致,他认为《乐队的夏天》和《奇葩说》的成功是网综走向成熟的标志和案例之一,“这两档节目好看、耐看,娱乐中蕴藏着情感和情怀,情节中浸透着力量和能量。它们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原创模式+共性话题+时代脉搏+人文温度+社会责任,增加了节目的容量、厚度和内容弹性与劲道。”

周结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周结认为,一个节目的好坏要视其注入和带出的内容而定。他着重提出对《乐队的夏天》的认可,“在这档节目中,我们看到非常好的一种in(注入),那就是在娱乐的外表下面隐藏了一颗温暖的心。那out(带出),是把乐队这群人的生活状态加以呈现。同时,曾经奋斗的中年人、充满睿智和个性化的年轻人的表达,也从里面带出来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乐队,他们其实很可爱、很纯真,有时候还有点无措、有点局促,很真实。”周结总结,《乐队的夏天》其实是一个圈层的连接,这档节目把中年人、青年人等不同群体的表达做了连接。

吴楚

胡智锋

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看来,这两档节目均体现了“网络综艺创新发展”的秘诀所在:“第一,他们在‘迎合’和‘引领’之间的尺度拿捏非常得当,找到这个中间的结合点,让引领来控制迎合。第二,他们在传播技巧上,找到了网综的独特节奏。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奇葩说》和《乐队的夏天》,都能看到瞬间的‘点’的爆发,而不是追求线性完整。第三,他们讲故事的方式是非线性地往前推进,是立体的叙事模式,有相当强的立体感和自由度。”

喻国明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喻国明认为,用通俗的语言来概括,一档好节目的出现必然符合所有好东西的诞生逻辑,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他提出“大家在接受一个新词叫做微粒社会,我们这个社会的构成微粒,以个人作为社会运作的基本单位和主体。《奇葩说》里面每说一句话和论点都引起大家的共鸣,《乐队的夏天》里面说的生活方式、情绪的表达,这都是可以引起很多人共通的感受。互联网时代就是通过连接和再连接来形成它的价值和功能的,而我们今天做节目,也需要通过互联网给我们提供新的介质、新的技术、新的节点来进行这种连接。把这个圈层里面能够触动人心最深刻的柔软之处挑选出来,形成巨大的同频共振的市场效应,实际上是《乐队的夏天》选择的非常巧妙的一个方向。”

俞虹

围绕着节目中体现的年轻文化,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俞虹认为,《乐队的夏天》和年轻人之间存在一种血脉关联,甚至是基因上的一种天然的契合,“以独立乐队的方式展示这个时代青年人价值追求的变迁轨迹。在这个舞台上,真实、美好的东西得到了一个回归至本源的释放,也为青年人的真实表达搭建可能。”

陈昌凤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昌凤根据观察指出,如果《奇葩说》是一种多元表达,《乐队的夏天》就是一种鲜活的自然表达,它带着民族的芬芳特别容易出奇。其次,《乐队的夏天》驱动了内在的时代需求和爆发力,并且特别机智巧妙地用守正来体现时代感。

冷凇

本次研讨会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博士冷凇在发言时表示,网络综艺中“爆款”的基础是选题资源的独有独创,魅力人设的关系搭建,以及切中社会痛点的价值引领。《乐队的夏天》中多类型乐队的差异化竞演实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节目对于不懂乐队欣赏的观众即时性插入乐队常识进行“通识教育”,在人物设定上不设导师,而采用“超级乐迷”与“普通乐迷”的形式实现平视欣赏、平等沟通。而《奇葩说》几季的话题意义不断升华,从过去的情感取向逐渐转向社会价值取向,在浮躁的网综世界率先实现了“智慧综艺”与“思辨综艺”的定位突围。《奇葩说》“回望”了综N代持续迭代创新的过去,《乐队的夏天》则“展望”了垂直类型综艺突破圈层壁垒的未来。

李蕾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编李蕾指出,中国综艺节目有周期性的规律,即爆款出现、跟风制作。随着大家的热情慢慢消退,创作再度陷入沉寂,但这个规律对《奇葩说》却不太成立。从第一季到第五季,它依然保持着稳定的水准和热度。尽管赛制不断地翻新,嘉宾和辩手不断地更新换代,但是节目内核不变,继续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大家深度思考,得以在竞争白热化的网络综艺市场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作为音乐类综艺,《乐队的夏天》从同质化的窠臼里跳脱出来,将视角对准乐队这个小众又具有代表性的团体,通过朋克、摇滚、英伦等各种风格的乐队,展现资深一代和年轻一代音乐态度的碰撞,向观众传达出中国乐队的独特性。

刘俊

曲林

耿聃皓

回归“网络综艺创新发展”的主题,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耿聃皓对节目的成功原因发表看法:“它们一直扣着爱奇艺创新的基因,这样的节目在整个互联网综艺的发展历史上一定要有一席之地。通过《奇葩说》,很多人学会了多角度看待事情和用更舒服的方式沟通。《乐队的夏天》播出后,对整个乐队行业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乐队有了更多的演出机会,也有更多的人了解他们。”

马东

作为节目制作方代表,《乐队的夏天》联合出品人、米未创始人CEO马东分享了团队制作节目的原则。他介绍,“米未作为年轻的工作团队,在所有的节目设置初衷里面有这样的几个想法。第一,我们特别注重原创。不管是《奇葩说》还是《乐队的夏天》,都没有可借鉴的案例,是一个从0到1的建立过程。第二,时代脉搏是创作的核心,你需要了解你的受众群,在这个时代里,他们的脉搏因什么而跳动。第三,内容上守正、形式上出奇是我们创作的出发点和原点。第四,我们相信真实感情的力量,对内容本身心怀敬畏,拼的就是智力和体力的投入。”对于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所给予的肯定和厚望,他表示,正是坚持原创、对时代脉搏的表达、相信真实情感的力量以及在内容和形式上守正出奇,让米未得以往前走下去。同时,这也是团队如履薄冰、诚惶诚恐继续走下去的重要动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