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新闻 >国际

江西撬动银行信贷投入“三农”

发布时间:2017-02-11 11:32  来源:汇视网   编辑:夏冰  阅读量:19645   

本报讯(记者赵莉莉)近年来,江西省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实施“财政惠农信贷通”全覆盖,通过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有效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农业投入。“财政惠农信贷通”开展两年来江西省累计发放贷款7万余笔,共计220余亿元,贷款余额120余亿元、受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万多个,带动农民和社会投入近600亿元,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2015年8月,江西省委、省政府下发了《江西省“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试点实施方案》,决定改革财政支农方式,变无偿拨付为有偿付息还贷,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互惠共赢”的原则,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投入“三农”。一是建立财政风险补偿金制度。省市县三级财政按2∶1∶2的比例,筹集风险补偿金,分级存入当地合作银行。其中省级整合“农业产业化+扶持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财政历年支农结余结转”四种资金;各市县参照省级做法,落实本级应筹集的风险补偿金。二是建立合作银行放贷机制。与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7家合作银行签订协议,由合作银行按照约定不低于风险补偿金的8倍发放贷款,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1-3年期专项贷款。三是建立封闭运行机制。“财政惠农信贷通”以县为单位独立运作,在县域内封闭运行。省市县财政根据县级年度计划贷款规模,配比出资风险补偿金,对本县产生的贷款风险承担补偿责任,结余的风险补偿金自动滚入下一年度,各县之间不承担风险连带责任。建立风险补偿金使用与银行贷款规模的挂钩和制约机制,合作银行完成年度信贷任务的,由县级风险补偿金对不良贷款进行足额补偿。未完成的,则对补偿款实行分档处理,由合作银行承担不良贷款的10%-30%。

两年来,江西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导向,从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这一端精准发力,引导银行投入信贷资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适销对路产业加速发展,为市场提供有效供给。通过着重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业态,最终实现了把实惠给农民,2015年受益农民人均增收1600余元,比当年全省农民人均增收多出640元。

“财政惠农信贷通”实施以来,江西农村土地流转率由2014年的30%提高到现在的36%。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民合作社数量由2014年的3.5万多个发展到现在4.7万多个。

点评

江西省以“财政惠农信贷通”为载体,通过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以15亿元的风险基金撬动10多倍规模的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三农”,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加速发展,探索出一条破解农村“贷款难、贷款贵”的新路。农业大省如何厘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与责任,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支农模式,优化金融供给结构,确保资金筹得到、贷得出、用得好,以更有效地引导农业生产、支持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江西省的做法为人们提供了新思路新样本。陈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江西,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