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报道 >文化

中国经典中讲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消除文明冲突和民族敌意

发布时间:2021-09-28 20:46  来源:中新网   编辑:安远  阅读量:15945   

文明对话要求同存异,构建以‘共同’为人类共同价值平台的全球文明在中国经典中讲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消除文明冲突和民族敌意专家学者28日在尼山展开讨论,聚焦文明交流互鉴,探索解决文明冲突的途径

当天,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闭幕在闭幕式前最后一场以文明融合与人类命运为主题的主旨演讲中,来自中外高校的6位专家学者为人类世界弥合分歧,化解文明冲突提供了更多视角和洞见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先进儒学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主持主旨演讲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各国不应陷入文明冲突的陷阱,应倡导文明对话我们为什么要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山东大学高等儒学研究所教授黄玉顺给出了他的答案未来的人类文明不应该也不可能是现有世界文明格局中现有文明体系的‘一个大家庭’它应该超越多元文明的传统,建设一个单一的全球文明黄玉顺认为,文明对话的目标是建设全球文明,这是任何形式的文明冲突都无法实现的,只能通过文明对话中的共建来实现

黄雨顺进一步表示,真正的对话不是争论,争执和争强好胜,而是在对话中寻求共识全球文明建设的文明对话需要儒家仁的情感和诚的态度儒家文明首先要完成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然后和其他文明一起建设全球文明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舒大刚从古典文学的普世价值出发,思考如何化解文明冲突舒大刚说,经典具有大道之源,知识之屋,化人为俗,传遍天下等普世价值当前,中国要提升文化自信,首先要唤醒经典的记忆,充分展示和宣传中国经典的积极意义和普遍价值如果讲好中国经典中‘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的概念,就能更好地与国际生态文明建设接轨,谈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消除民族对立和民族敌意,把诗,书,乐讲好,就能为建设文明社会,和谐世界提供样板谈论什么是小康社会和大同理想,将有助于实现世界大同和人类和平

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国良在致辞中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20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特别是在近代与西方文化发生冲突之后,仍然有自然精神,仁义精神,以人为本精神,生生不息精神,世界主义精神五大精神传统代代相传其中,世界主义精神是指打破宗教与国家的界限,为世界发布思想文化原则,构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五大精神传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新与转化,不仅可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有助于当代中国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

王学典在总结会议时说,当今世界,各种倾向和势力在打打闹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了世界政治经济变化面对复杂多样的世界,所有国家,民族和文明都对人类的理想和归宿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