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影视 >访谈

这部电影,敢看第二遍的都是王者

发布时间:2018-07-18 18:46  来源:营口热线   编辑:牧晓  阅读量:5417   

在大多影迷的观影生涯中,有两部经典作品,是看完一遍后不敢再看第二遍的:《恐怖游轮》和《梦之安魂曲》。

两部电影的后劲儿,既可称为异曲同工,也能叫做臭味相同,它们如两个搅动不停的黑色旋涡,一呼一吸间将观众吞噬,以至于每个人看完后都对电影跪服,分明知道它的好,却很难鼓足勇气研究其好在哪儿。

最近闹片荒,左思右想之后还是重看了《梦之安魂曲》。十八年了,电影独具的毁灭气质和锋利的剪辑至今没人超越,更有意思的是,如果观众用重口味心理学,将母亲、儿子、女友作为研究对象来重温,那这部电影远不止戒毒教材这么简单。

说到这部影片,看过的人第一反应,绝对是海报上那只幽蓝深邃的眼睛,以及在毒品刺激下瞳孔放大时的样子。

这个经典镜头在片中反复出现五六次,一方面对应致幻的主题,另一方面也在展现物质成瘾的危害。

莱拖少爷和詹尼佛康纳利,时值最美好的年纪,出演这样一对瘾君子恋人,对以往纯爱片中俊男靓女的形象可谓颠覆性打击。

这对恋人原本有着共同的梦想:在小镇经营小本生意,然后相爱相守一生。可眼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身体里无法抑制的毒瘾让他们生活在贫困和黑暗之中。

片子一开头,就是男主偷走家中电视机,卖掉以换取毒品;

而男主的母亲,恰好是位电视迷,她独身一人,深陷电视选秀节目不能自拔、幻想着某一天自己也能站在聚光灯下。

给自己定下“两周减掉二十磅”的目标后,她选择了少餐多食,拒绝一切糖分和脂肪。常年散漫的节奏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很快将她打败,于是,用药物减肥的念头就不可抑制地出现了,就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吸毒的儿子和用药的母亲,就此构成了电影“成瘾”的两条线索。

先来说母亲。

关于剧照中的这颗药到底含有什么,豆瓣上有不小的争论。

但现实生活中的减肥药,多含有成瘾物质——安非他命。

这种物质最先用于治疗哮喘等呼吸疾病,但是超量服用后,服用者会感到非常亢奋和精力充沛,可以持续很多个小时不睡觉,同时还伴随着明显的食欲减退。很多人发现这一点,于是便把它当做减肥药使用。

随着身体的摄入量逐渐增多,精神会维持一个比较长久的高潮状态,因此这位母亲不断幻想着在选秀节目中春风得意的自己;

而当药效褪去,所有的愉快都会烟消雾散,服用者此刻的心情无比落寞,很容易陷入抑郁和嗜睡的旋涡中。随着用量增加,她对安非他命的耐药性增强,当一个人对某种物质具有很高的耐受性时,他血液中这种物质的含量可能会非常高,却不会再感觉到任何这种物质的作用。

所以,在电影中我们看到,当儿子发现母亲用药端倪后,尽管强力制止,但母亲充耳不闻,为了“做更好的自己”,母亲不断加大药量。影片的最后,她精神错乱,形容枯槁,面黄肌瘦,如丧考妣。

说完母亲的悲剧,再来看儿子的惨剧。

让儿子成为奴隶的,是一种叫可卡因的毒品。

这种东西大家在不少影视剧中都见过,白色粉状物、从古柯中提取出来,可以鼻吸,也可以静脉注射,非常容易上瘾。

服用可卡因后,会产生强烈的快感,然后是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再不如意的生活,也不会影响自尊心被满足,人此时会精力充沛,有较强的创造性,但吸毒者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在吸毒,这一刻,他成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畅销书《重口味心理学》,曾采访到某瘾君子如下描述吸毒后的感受——

“所有东西好像都在摇晃,就像从流动的水面上反射出来的图像一样扭曲。所有物体都显现出不停变化、令人不快的颜色,都是病态的绿色和蓝色。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多彩、逼真、奇异的图像无休止地涌现出来。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所有的听觉(例如汽车开过的声音)转变成了视觉的方式,每个声音都会引起相应的彩色幻象,其形状和颜色总是不停地变化着,就像万花筒。”

小李子早期电影《边缘日记》中,就用非常艺术化的手法拍出了吸食可卡因后的状态——

毒瘾上脑之后,除了没精神、嗜睡之外,可卡因成瘾者还有出现“蚁走感”,顾名思义,就是感觉皮肤里面有昆虫在爬行。而一旦没有可卡因供给,瘾君子们会割开自己的皮肉,释放那些困在身体里的昆虫。

至于有多痛苦,大家应该还记得《还珠格格3》里尔康的遭遇。

说回《梦之安魂曲》,男主角本有远大志向,最终还是在可卡因的拖累下毫无悬念地失败了。

他不仅没有成为想象中的大毒枭,还因注射毒品伤口感染,丢掉了胳膊;

女友就更惨了,毒瘾发作后,不得不出卖身体以换取毒品。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原本应该在另外一个世界;

《梦之安魂曲》成片带有一种肉体和精神相互对抗的偏执。

在为数不多的温暖片段中,观众分明能感受出母子二人感情之深,儿子为母亲买了新彩电,母亲为儿子有了女朋友而欣慰,原本绝望的电影有了一丝暖意。

不幸的是,这对母子相距这么近,却谁也不透露此刻生命中最难跨过去的坎儿:毒品(药物)成瘾。明知前路是地狱,却身不由己地加快自己的步伐,这就是影片传达出的主题:毁灭。

这就必须提到电影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了。

去年,他用一部《母亲!》将电影圈搅了个天翻地覆,用神神叨叨的口吻讲出了一个“谁也别活”的故事,电影争议不断,但没人否定结尾大逃杀时的快感;

《摔角王》自我抛弃自我了断的主题不用赘述,一个运动员从意见领袖到不被大众接纳,个中滋味只能自己承担;

大众熟知的《黑天鹅》,若没有“不成魔,不成活”的精神内核,娜塔莉波特曼恐怖距离小金人还有一段距离;

在达伦的电影中,只可能出现零星的明亮,而救赎的结局是一定不存在的。

《梦之安魂曲》作为他早期的电影,高速剪辑和空旷的配乐恰到好处地辅佐了毁灭的主题,达伦在向世人展示瘾君子破败人生的同时,也传递了一个消极的信号——

纷乱的世界,每个人都在自我作践,我们的身体在外界压力下逐渐舒适,而精神却在不可救药地堕落着。它残忍、且不容分说地勾勒出了每个人的精神轨迹,这是《梦之安魂曲》成为经典的原因,也是它远高于一般戒毒电影的意义。

所以你现在明白,为什么故事蔓延过夏天、秋天、冬天,唯独没有饱含生机的春天了吧?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