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新闻 >国内

[经济信心]我国种业在改革中振兴

发布时间:2016-12-15 13:55  来源:汇视网   编辑:叶知秋  阅读量:15378   

原题目:[经济信念]我国种业在改革中振兴

[经济信念]我国种业在改革中振兴

在今年的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协作展上,86岁的袁隆平介绍了最新培养的杂交水稻种类,引发泰国、缅甸等国的浓重兴致。从“洋种子”占领国内市场到“本土种”光复失地,再到自主种类走出国门,5年来,民族种业走过了不屈凡历程。

“饭碗”要端牢 种业当自强

在21世纪起初10年,我国种业刚刚起步,恰逢跨国种业公司全球布局之时。国内种业市场摊开后,民族种业发展遭受庞大压力。“洋种子”囊括而来,震动了国内种业市场,也警醒了种业人。

有人将跨国种业巨头比方成“航空母舰”,而国内种企则是“小舢舨”。差别不只表目前企业规模,还有科技创新能力,更表目前科研体制、人才储备、经营形式上。发达国家种业有着上百年市场化历程,我国自2000年开始实行《种子法》后才真正迈入市场化过程。

“洋种子”的代表是玉米先玉335和部分设施蔬菜种类。最高峰时,先玉335推行面积达4000多万亩,国外种子占领了山东寿光设施蔬菜种子的大部分市场。“那时候,我们的压力很大。”玉米育种家程相文说。

制度系统创新是民族种业求变的关键。2011年以来,国务院前后印发《关于加速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看法》《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升创新能力的看法》3个文件,十二届全国人上将现代种业立法提上日程,整体修订《种子法》,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种类创新力和供种保证力,吹响了民族种业振兴的军号……

5年来,冲破性优秀新种类陆续出现,民族种业的“失地”正在光复。以京科968、隆平206、济麦22等为代表的玉米和小麦种类,栽种面积均超1000万亩;培养推行了Y两优1号、登海605等亩产潜力过1000千克的水稻和玉米种类。国产种类主导身份进一步稳固,一批自主研发的冲破性种类增长势头微弱。

“我2009年开始种玉米,用的是先玉335的种子,可是目前1万多亩地都已经换成国产的良玉99了。”辽宁省昌图县宝力镇种粮大户张强告知记者,“一开始也不信,国产种子能比国外的强?2012年试种了600亩,结果发现国产种类不只抗大小叶斑病,还抗倒伏”。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说,如今,国外种类市场份额呈降低趋向,我国自主选育的种类已占玉米的85%以上、蔬菜的87%以上,水稻、小麦、大豆、油菜所有为自主种类,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

步入深水区 啃下“硬骨头”

种业改革从第一块“硬骨头”发端——确立种子企业的主体身份。“企业为主体”在业内激起了千层浪。长久以来,我国育种创新的主要力气都在科研院所,大大部分技术设备也都在科研院所。

“深化种业体制改革,要处理种业创新与农业生产‘两张皮’问题,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身份,这也是国外成熟市场的历史经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针对产业痛点作了分析。通过调研论证、征询看法,一系列以搀扶企业创新发展为目的的政策办法陆续出台。

为赞同企业育种创新,国家种子工程、生物育种能力建设等专项前后投入近10亿元,引导企业构建商业化育种系统。财务部和税务总局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研发经营所得、资产重组等赋予税收减免。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农业部等6部门联合下发文件,从创新信贷产品、拓宽企业融资起源等方面临现代种业发展赋予金融搀扶。

针对制种基地和生产风险问题,财务赞同的国家级制种大县嘉奖、制种保险试点等政策,慢慢在甘肃、四川、海南3大国家级基地和58个制种大县(市)推开。截至如今,中央财务已安排制种大县嘉奖资金9亿多元,杂交水稻、玉米和小麦繁制种保险试点达160万亩以上,显著加强了优势制种基地抗风险能力。

种业改革的第二块“硬骨头”,是要处理如何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让科研院所的资源“活”起来。“市场经济要求下,对科技人员实行科研成果的权益鼓励,是激起创新活力的最有用手段。”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

农业部、科技部2014年选择4个农业科研单位展开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对科研人员在成果中所占的比例划出了最低线,新种类权的权益比例不低于40%,育种材料的比例不低于60%,大大高于当时不低于20%的规定。科研人员吃了颗“定心丸”,推进了科研成果向企业流动。今年7月份,这项改革试点在全国推开。

跟随种业科研体制的重大改变,科研院校与所办种子企业完成“事企脱钩”,完成了“两分别”,科研院所在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上连续获得新冲破,中国与美国在基础研究上的差距慢慢减少。

种企搞研发 行业重布局

一系列改革举动,提振了种业界的发展信念。“国务院文件出台之前,我们是有挂念的,目前明确了企业是商业化育种的主体,我们有了底气,能够放心勇敢地搞科研了。”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施总裁张秀宽说。

愈来愈多的企业在研发上陆续加码。2015年,全国种业前50强研发投入13亿元。

中国种子集团总经理张学工告知记者,中种集团每年超出1亿元资金用于研发,占销售收入比重超出10%,与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比例基本持平。在中种集团武汉光谷科技中心份子育种试验室,基因组育种部总监周发松博士说,研发中心初步树立了SNP芯片检测平台及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系统,研发了全球第一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

2015年,全国种业10强、50强销售额分别为130亿元和270亿元,市场占领率分别达18%和35%,比2011年分别提升3%和5%;前50强净资产总和近250亿元,比2011年增长1倍多。

5年来,种子企业吞并重组空前活跃。中信集团出资27.9亿元入主隆平高科,中农发投资12.6亿元并购山西潞玉等8家种子企业。截至2016年,全国持证种子企业4333家,比2010年削减50.2%,企业“多、小、散”情况显著改良;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种企达200多家,比2011年增加2倍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经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