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关注 >商业

大众点评的“造节经济学”

发布时间:2015-05-18 15:58  来源:汇视网   编辑:admin  阅读量:12465   

  电商“造节”不稀罕。阿里造的“双十一”、京东造的“6.18”都很经典。不过,当大众点评上周开始推出“517吃货节”的时候,我一度有点担心。因为,跟实物电商不一样,吃喝玩乐这东西本来就是刚性需求,造节效应可能不大。

  数据出来,还是让人惊讶:24小时2亿元交易额。200万人参与狂欢,近百万份免费吃大餐,两小时就扫购光了。吃货们真是凶猛,超过了我预料。这还只是吃,如果考虑到吃货们线下吃完后的玩与乐,数据一定还会大幅增加。

  不过,相对大众点评的“吃货节”数据,我更关注这种商业化节日背后的生成逻辑。就是说,它的成因是否具有合理性,并且,对于一个产业来说,它具有哪些价值。

  节日的生成,一般都有着合理的逻辑。比如中国的中秋节,团圆的氛围里,你能感受到月亮的阴晴圆缺、秋日的丰收与伤怀、家庭或家族的聚合分离,有一种强烈的时间意识,这个节日就是古老的大自然、季节与人的情绪之间的共振结果。

  阿里主导的电商双11,始自2009年,那年节日交易额仅5000万元。但如今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已达500多亿,远胜京东“618”。双十一也有它生成的逻辑。在我看来,它主要迎合了这几个趋势:

  一、Q4大促效应。许多企业都视Q4为冲刺季节,为了年报好看,过去都少不了大肆压货,冲刺业绩。呵呵,有的到下年Q1再回头冲账;

  二、中国电商已经深入人心,到了改变大众消费观念的关口;

  三、迎合了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出口不力、许多企业转向强化内销的趋势;

  四、迎合了消费主义潮流。

  大众点评的“517”吃货节“造节”手法,同样具有它生成的逻辑,具备成长为行业盛典的价值:

  一、它同样迎合着一股消费主义的潮流。《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那么火,除了它有文化的力量,更有大众参与的意识。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饮食文化,远比其他国家要更为深厚,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吃货史”。而且带有平等意识,其他许多种消费带有身份意识,“吃”则带有平民价值。同样的普通食材,各地文化、习惯不同,能做出不同的口味,帝王与平民都能参与;

  二、餐饮、饮食属于大众消费中最具刚性的需求。虽然也受经济环境影响,但相对于其他消费门类,尤其是耐用品消费,它更具刚性。你只要走出家门,看看沿街的商铺,就能意识到,在中国,没有什么比餐饮业更普及、壮观的了;

  三、吃货节的生成,也有宏观背景的因素。你知道,每年上半年,总是经济相对疲弱的周期。中国Q1 GDP同比增长7%,创下6年来新低;制造业开工率更是不足;从商业角度看,上半年属传统淡季,大宗商品的行情表现不力。这就更加突出吃喝玩乐这种服务业的刚性特征了。应该说,Q1\Q2两季,存在着一个生活服务的节日生成的基础。从“吃”出发,更有逻辑:

  四、从文化、环境、心理层面说,五月是一年中情绪上升期,消费开始强化。你看《诗经》里,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六月食郁及薁”,属于一年农事趋于活跃的时光。眼下也是一年中经济开始趋于活跃的周期。此时造节,更能吻合大众、产业集体无意识的力量。

  那么,为什么大众点评会先造这个节,为什么它有能力造这个节?

  这个就需要回到企业与产业基本面了。大众点评起步于10年前,一开始就定位于餐饮生活信息服务。10年后,它已经成为整个吃喝玩乐领域的领先平台。

  这个领域不像实物电商那样,很快就能形成规模。因为,它更讲究地域性、本地化、商圈性,而且,吃喝玩乐具有扎堆的商圈特征,更适合以产业链的形式拓展,也会影响快速规模化。

  正因如此,大众点评过去几年一直被称为“慢公司”。人们一直拿它跟阿里、京东、唯品会之类比较,认为它将沦为被动,甚至成为被收购的对象。甚至还有人将它与粗暴的团购行业比较,这其实都忽视了O2O产业链构建的规律。

  整体而言,实物电商平台构建是一种标准化模式,确实容易规模化;团购也是一种标准化的营销策略,同样具备快速扩张的特征。而O2O的服务线上当然可以很快覆盖,但线下的情况千差万别,信息化阻力非常顽固,普及速度受限于非标化的产业现实。如此,它就需要涉入的企业持续耕耘,培育市场,尤其集中在商户的服务上。相比电商与团购,它改变的更是一种顽固的理念与习惯。

  10多年过去,大众点评不但完成了产业链构建,还累积下海量的商户群与用户,以及海量的信息与数据。此外,大众的“点评”本身也是一种强大的UGC服务模式。这也是2014年以来开始提升速度的背景,去年一年它接连强化多个垂直行业,并借团购抢进上百个城市,其中20多个城市的团购占据第一,点评已从“慢公司”变身“快公司”,并且具备了强大的品牌效应。你能从前不久万达、小米投资它感受到,点评已经成为吸附整个行业进军O2O的关键力量。

  大众点评造节,正是建立在这种变革的基本面之上。它需要一个新的商业符号、大众舞台证明自己的力量,节日是最具有成效的形式。过去,点评与它的对手们,也曾变相造过节,比如1元或0元吃喝玩乐,但这不过是短期促销、拉新、汇聚用户的手段,这种霸王餐背后往往伴随着关键产品、方案的上线,放在一个长周期看,绝不可能一直持续。它毕竟是巨大的烧钱行动,带有瞬间引爆的特征。

  “517吃货节”,虽然大众点评同样投入巨大,各家商铺都有力度不同的优惠折扣,但是整体而言,它是在整个行业刚性需求的基础上,将累积的商户、消费者引入正常消费的节奏,从而具备了可持续的特征。

  这也是大众点评平台价值、品牌效应的集中释放。你能看到,这一节日里,它背后几乎动用所有可以整合到的资源:从后台技术、工具支撑、PC端与移动端融合的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营销、娱乐营销、人格营销、广告服务以及社会化媒体传播……

  5月17日的“吃货节”,实际上,正是大众点评发展10多年后,一次大规模的企业“军演”,几乎所有资源都参与其中。你看,它的创始人张涛都不惜身段,吆喝着要请人吃饭。

  之前,阿里曾在3月8日也就是“三八妇女节”做过一次“吃喝玩乐”节,但效果并不太好。在我看来,这还是与阿里平台定位有关,虽然淘宝具有万能的特征,吃喝玩乐交易总量超过大众点评,但是缺乏专注,印象仍主要在于实物电商。而且,它造节的时间点选得也有问题。“三八”妇女节距离春节后太近,春节前后,大众消费力已被严重透支。比如,春节前后说到“吃”,大众心理其实已很腻烦味道。

  第一次出手,大众点评获得2亿的交易额,虽远远比不上2014年阿里“双十一”、京东“618”,但对整个O2O市场来说,我觉得,它展示的是整个O2O行业的热度与力量,相比拉新数据、流量变现来说,刺激整个行业的热度与力量,才更为重要。可以这么说,“517吃货节”,正是中国O2O行业从碎片化走向系统整合、平台化的符号标志。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大众,经济,经济学